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一味等待援军的话,那是很危险的事。因为援军不知何时能到,也许援军到来我们都饿死了。如果率领士兵拼力死战,说不定还能闯出一条活路。”

    奚斤很不高兴地说:“我军所剩的战马太少了,不能再让你冒险,失掉了最后搏击的本钱。”

    安颉恳求说:“在坐诸将的战马和骠骑兵的战马一起汇集起来还有二百匹,我请主帅批准,选择一批敢死队员,随我出击应战,既使不能破敌,也可折杀敌军的锐气。况且,我深知西夏皇帝赫连昌有勇无谋,好战轻敌,每次都是他亲自出马挑战,我军将士尽都认识他了。若我出面挑战,你们在两边埋伏骑兵,要擒拿赫连昌,不是不可能的事。”

    “好了好了,”奚斤再次打断安颉的话,他实在不想和这个无知的青年多费口舌。心想,你安颉一个小小的前军监军,在老子面前充什么大尾巴狼,俨然是军事家的样子,老子不吃你那一套,就断然拒绝了年轻人的请求,说:“今天的会议是专门讨论粮食供应问题,征战的事,以后再说。”一挥手,宣布散会。

    安颉见奚斤倚老卖老,散会后又找到主战的平北将军尉眷商量,尉眷很赞同安氏的作战方案,两人选定了一百名骠骑兵,出战时的主攻目标就是赫连昌。

    第二天,赫连昌又拍马来城下挑战,安颉拍马应战,跟随身后的骠骑兵都认识赫连昌,口中高叫:“活捉赫连昌,”呼一声包围过去。恰在这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一时晴朗的天气变成了暗夜,飞舞的沙石直往赫连昌脸面飞扑而去,打得西夏士兵都睁不开眼睛。赫连昌见势不妙,赶紧转身逃窜。

    安颉趁机高喊:“屈丐败了,我军冲锋!”以此鼓舞士气,搅乱敌人的军心。在叫喊声中扬鞭催马,紧追赫连昌。西夏皇帝在晦暗模糊的飞沙中不辩方向,战马被脚下一块大石绊倒,赫连昌翻身落马,被蜂拥上来的魏兵捆了个结结实实。

    从这两次战役可以看出,拓跋焘和赫连昌两人同是皇帝,同样在战场上马失前蹄,却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显然,临危不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奋勇反击更是唯一有效的自保。

    三月的艳阳下,赫连昌被押解进北魏的都城平城,安颉献俘于皇宫。拓跋焘论功行赏,封安颉为建节将军,赐爵西平公;封尉眷为宁北将军,进爵渔阳公。

    拓跋焘有识人之明,一见赫连昌高大英武,惺惺相惜,不仅不以他为俘虏,还将西宫赏赐给赫连昌居住,所用器物及呼奴使婢的排场只稍逊于皇帝。过了几天,他设身处地的想,觉得赫连昌成为俘虏,一定有强烈的自卑感,仅有呼奴使婢的场面还不够,还公然宣布,封赫连昌为常忠将军,赐爵会稽公。

    更为搞笑的是:看见赫连昌一人在西宫居住孤独,拓跋焘又将妹妹始平公主嫁给他。从内心深处来说,拓跋焘确实是很喜欢这个妹弟,每次狩猎,都叫上这个妹弟。

    有几次,拓跋焘追逐逃鹿,和赫连昌两人驱马追赶,一直进入深山沟涧,把随行的卫兵丢得无影无踪。直到拓跋焘一箭射中野鹿,两人才高兴地返回。

    此时,如果赫连昌突起歹意的话,在拓跋焘背后放冷箭,或者拔出利剑攻击,要杀掉自己的大舅子,简直是易如反掌。

    毕竟对方是个心怀叵测的俘虏,皇帝这样对待他已经大大地出格了。而且,皇帝还丢掉卫兵的保护,单独和俘虏一道涉险,这是很轻信、很草率、很可怕的举动。众大臣见皇帝这样对待赫连昌,都劝拓跋焘要小心,赫连昌勇武过人,不可对其太过轻信。

    拓跋焘觉得自己对妹弟是以诚相待,不论怎样心地险恶的人都会为之感动。就大大咧咧地说:“天命有在,怕有什么用?”

    不听大臣的劝阻,拓跋焘对赫连昌照样信任有加,毫不设防。对于拓跋焘这一切出人意料的举动,连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