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务请父王佩戴短剑,以防万一。”

    世子的话引起了什翼犍的警觉,他冷静地想了想,笑着摇摇头说:“大臣们都知道本王上朝从来是不佩戴那柄七星宝刀的,今天这么一变,还以为本王是动了诛杀大臣之心。”父亲又一次谆谆告诫:“我朝刚刚立国不久,正应该君臣一心,同仇敌忾,共创宏图。如果弄得上下猜疑,岂不有违本王的初衷。”

    拓跋寔看见父亲放下短剑,正要穿衣,急忙说:“父王若不戴刀,那就必须内穿短软铠甲,防范于未然呀。”拓跋寔说完,对婢女使了个眼色。婢女会意,当即拿来犀牛皮制作的软铠甲给什翼犍穿上,一切准备就绪,当儿子的这才出庭,告诫大臣们各就各位,代王临朝。

    代王拓跋什翼犍于公元338年在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永圣城)建立代国。建国三十年来,忙于南征北战,先是四处征战,兼并了邻近的部落,而后击高车部族,破没歌宗族,节节胜利。

    此时,友邦刘卫辰看见什翼犍英武了得,就背叛了与之结成的统一战线,投靠前秦政权,四处骚扰代国部落。太和二年十月(公元367年),什翼犍忍无可忍,率领部队反击。刘卫辰的部队打不过什翼犍的铁拳,逃过黄河,烧毁渡船,望着对岸可怜巴巴的代国部队,这才放心大胆地驻地扎营休整。

    十月的黄河,结冰未冻,人马难度,什翼犍命令士兵砍伐树枝杂草,阻断上游水流。水流一旦减缓,冰冻就加速。不久,下游静水结冰,但还不坚固。什翼犍又命令士兵砍伐岸边芦苇,铺盖冰上,冰苇凝结,一如草毯,代兵践踏着草毯,渡过黄河。

    代国的士兵们冲锋向前,突然出现在刘卫辰的大营。刘氏猝不及防,只得带领部族的宗室子弟往西逃走,剩下十之六七的步卒,尽皆成了俘虏。这一战,什翼犍扩大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也充分显示了他杰出的军事指挥天才。

    有这样的威名,就必然有充分的自信。此时,什翼犍根本没把儿子的告诫放在心上,不相信亲弟弟会对自己动刀子,也更没有把长孙斤放在眼里。殊不知,不论怎样强大的人,总有阴影跟随在身后。当天,什翼犍就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代价。

    本来,什翼寔的担忧不无道理。那时,忙于征战的代国,宫廷的规模还并不像中原王朝那样——汉族君臣之间的座位距离遥远,上下还隔着一个宽大的台基。鲜卑族此时的宫廷仍设在帐篷中,只不过是一顶豪华的大帐篷。君臣之间,环庐而坐,相距也就不过数尺。而且,各大臣都是带刀进宫殿的。所以,君王临朝,如果臣下有异心的话,那是十分危险的事。

    朝会上,拓跋寔警惕地注视着辅相长孙斤的一举一动。什翼犍尊严地坐在王位上,清了清嗓子,望着左右的王公大臣,说:“我们虽然已经建立了代国,但南有晋朝,西有秦国,我国实乃襁褓之婴,经受不住一点摔打。为自立自强,我们需和燕国慕容暐结为姻亲,联合成统一战线,一致对敌。为此,我想将公主送往邺城,嫁给慕容世子,你们看这事该怎么办?”

    “大王,自秦汉以来,联姻之事已是汉人的惯列。我们草原上仍然实行的是抢婚制度。”这句话就是行动暗号,辅相长孙斤站起身说话,借躬身之机,随手做了个示意动作,而后拔出弯刀,寒光闪闪中,猛扑向王座。

    坐在长孙斤对面的拓跋寔见势不好,飞赴过去,用身体死死挡住了闪闪的寒光,嘴里呼喊:“父王,快跑!”这一切发生在顷刻之间,拓跋寔一跃而起,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就和长孙斤一起跌倒在地,被其同谋者无情砍杀。代国世子拓跋寔倒在血泊之中,昏厥过去,双手还死死抱着长孙斤的手腕,让父亲尽快脱离危险。

    此时,坐在末座的大将军公孙离也已拔出弯刀,口中叫喊着:“杀掉拓跋家族,我们要为拓跋猗庐报仇,代国的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