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为了给叶秋落户,朱长富替她开垦了一亩荒田。就算种的是全是菜,但头三年也得按照下田的标准,jiāo两石粮食方可。

    只叶秋没粮食,朱方氏就拿了自己织的两丈布来代替。其实jiāo两斤棉花也可以,但老人家觉得她那棉花更值钱,所以还是jiāo的布。

    然后是人头税,这个没得说,只到了叶秋,却要翻五倍。

    朝廷有明文规定,男子不算,但女子二十以上未嫁者,皆要翻五倍纳税,即是八百文。就算地瓜能省二十,也要七百八。

    叶秋在心里吐槽,看来不管哪个朝代,剩女都不好当。

    只是幸好,朱长富已经年满五十五。只要再jiāo五十文的老人钱,就不必再服每年一月的劳役。等到六十岁,他就连这个钱也不用jiāo了。

    这样杂七杂八算下来,朱家一共jiāo了将近十八两银子和两丈布,才算完税。

    然后,朱方氏他们在外头等,朱长富带叶秋进去找金求盗了。

    那陶家的事到底怎么说,保证书还写不写,总得给个说法吧。就算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该拧也得拧,总不能让他们过得太痛快了。

    只是衙门外头,男人疑惑的问起,“朝廷律法,田产税不过是十分之一,人头税是一百二十文。若是年过五十的男丁,身子不好,有当地大夫为证,也是能减免服役的,怎么还要收取老人钱?”

    朱方氏搂着地瓜,坐在车上,扑嗤一笑,“律法?律法在哪里?咱们这儿的老百姓,祖祖辈辈都是这么jiāo税。眼下这些年还算好的,jiāo多少都有个定数,一年也只折腾这么一回。从前我爷爷那辈时,曾来了个官儿。他倒是按朝廷规定收税,可平时就连老百姓捋把胡子,还有个捋须税呢。杂七杂八的也闹不明白,三天两头的来收税,家家闹得鸡飞狗跳,比这个可多多了。”

    就是。旁边有乡亲听到,也点头应和,“宁肯一次多收些,也别成天那么来折腾。别说婶子你爷爷那辈了,就我们家堂嫂娘家那边,新来的官儿就特别事多。好好的粮食不让人种,非让人种果树。说那玩意儿金贵,可再金贵能当饭吃不?卖不出去,一年辛苦就全白费了,前些天还来我们家借钱呢。”

    听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着,男人眸光幽沉,脸色也冷了几分。

    忽地就见亭舍里出来两人,一人猛地瞧着他,顿时傻了。伸手扯了扯旁边那位,二人才想上前,却给男人一个眼神制止住了。

    说声“我去上个茅房”,男人打算离开,可朱方氏忙把小地瓜递出去,“那你也带他去下。”

    呃——男人拿眼角瞟瞟小不点,伸手把他拎了起来。

    已经被拎过好多回的小地瓜,知道不能指望这位给个舒服的抱姿了。迅速自我调整,攀上男人脖子,给自己找了个合适的地方窝着。还很乖巧的把小脚往外勾起,这样就不会弄脏叔叔的衣服了。

    眼下最近的茅房无非是在亭舍里,男人抱着个孩子要借个茅房,也没人会说什么,于是他就大摇大摆的进去了。

    那二人中的一人,忽地也低低惊呼起来,“啊呀!忘了带钱,走,赶紧回去拿。”

    然后,拖着旁边那位,跟了进去。

    不多时,叶秋和朱长富先出来了。

    叶秋倒好,朱长富却有些忿忿不平之意。朱方氏忙问,“怎么,是不是衙门不肯帮忙?”

    岂止不肯帮忙,连见都不愿意见他们一面。

    假装说不在,可朱长富明明听见,郑亭长和金求盗在屋里说话的声音了。

    “算了,气坏了身子,还是咱们自个儿吃亏。”叶秋心中虽也不痛快,却是知道,自己无权无势,是很难斗得过陶家的。

    而在亭舍里面,郑亭长对金求盗道,“待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