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村庄的时候,邱晨和随行人员都戴了口罩防护,经过查看那些病人,也留下了一些yào物和食物,并让人做了记录,之后还要做进一步治疗。

    “……这种疾病,只要治疗得当,相对比较容易些,不会再死人。但,比较头疼的是,这种疾病防控困难,没办法做到严格隔离。”

    说着话,邱晨不由沉默了片刻。

    她看着廖文清,两个人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某些东西。她们彼此心照不宣,却谁也不会说出口的东西——通往关外的几个关防要道,其实已经被封锁了,关内人出关可以,从关外想回关内,短时间是不可以了。这种封锁,至少也得等关外疫情彻底消除,才会解除。

    两人同时无奈地笑笑,转开话题,廖文清笑着道:“你这一趟想必没办法来去匆匆了,什么话慢慢说不迟。已经未时了,想必你急着赶路也没吃饭,咱们先吃饭,知道你来,我让人吊了飞龙汤。我记得你喜欢那个的,之前远途运输不易,那玩意也不好养活,没办法往京城里送多少,这回好了,你到了这里,不愁吃不上了,想吃多少有多少。”

    廖文清来辽地也有四五年了,亲自带人买下一片片荒地草甸子山林,然后带人一点点开垦种植,将一片片荒原变成了一个个土地肥沃物产丰美的庄院,其中辛苦艰难甚至危险,都不言而喻。也正是在这种种艰险困难的过程中,他对这一片土地,不知不觉中已经生出浓浓的眷恋和认同,他已经将这片肥沃宽广的土地当成了他的第二故乡。是以,说起这些来,他似乎又回到了曾经过往的洒脱活跃,话也多了起来。

    邱晨含笑看着这样的廖文清,眼睛也笑的眯了起来,等廖文清话音落下,她却摇头道:“让你这一说,我都成了飞龙终结者了。呵呵,不过,若是有空,我也想着去山林中转转……狩猎倒在其次,我很想去看看咱们种植的林下参怎样了。一座山一座山都是人参呐,啧啧!”

    当初,廖文清之所以到了辽地,就是听了邱晨的话。之后,不仅买了荒地开垦成大粮庄,还买了不少荒山,在荒山上自然的原始林里,寻找合适的地方种植人参、五味子、刺五加等等名贵yào材,还在庄子上和山林中挑选了合适的地方,用枯木试验种植木耳、猴头等珍贵食用菌,其中,木耳的人工种植已经取得成功,并且,前年就开始了批量生产,两年来,规模扩大了几倍,产量自然也是连续翻番,去年,仅仅人工种植木耳的收入,就比两个大粮庄还高,经济效益极为可观。今年,廖文清还要进一步扩大木耳的种植规模,进一步增加木耳的经济效益。另外,猴头菌的人工培育也有了眉目,若是没有意外,最多两年,猴头菇的人工培育种植就能成功,并开始投入生产。然后,还有口蘑、黄蘑、榛蘑等数十种珍惜菌类,也会一个个开始种植试验。一旦成功了,这些菌类不但能够在辽地种植,只要复制培育环境,这些辽地的山珍甚至能够在京城或江南生长,届时,京城或者江南的人,就能够在本地吃上新鲜的山珍美味。

    廖文清对这个深信不疑,也很有信心。但是邱晨并不怎么兴奋,这些技术,在现代毕竟做了许多年,人工种植蘑菇成功的品种也多种多样。只不过,那些人工培育的食用菌,已经不能再称之为山珍美味,充其量只能算是比较有特色的蔬菜了。人工种植能够大量培育菌种的繁殖,却没办法提供山野自然能够给予菌种的精华和营养,营养和口味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是以,邱晨只说林下参培育,而没提盈利最大的木耳种植。

    只所以让邱晨如此关注林下参,还因为,这里的林下参种植,远比现代的人参种植条件苛刻。

    首先,在山中寻找野生人参,采摘种子,然后在适宜的地方种植,让人参的种子自然萌发生长。这样,种子的发芽了成活率乃至长chéng rén参的比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