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用心本身就是妄念,所以断不了。“情来归xìng”是妄念自然不起,不是压制下去的,它的现象是气住脉停,就是达摩祖师所讲的四句。在道家讲,这个境界是七情六yù自然不动。但是这没有到家,只是初步,这时“离中之yīn,复还于坤,坎中之阳,复还于乾矣”,这个离卦,离中虚,外面的两爻代表阳,中间有真yīn之气,等于太阳中间有黑点。离中的yīn,这个时候思想自然宁静,清净没有妄念。没有妄念的那个境界是坤卦的纯yīn,纯yīn不是坏,好得很,纯yīn就宁静了。

    所以“离中之yīn”,也就是阳中的yīn归到一个大yīn沉的境界,就返归于坤。坎卦是从坤卦这个地来的,在身体上,一般人讲气脉由海底起,丹田以下都是坤。坎中满,中间一阳爻,坎中的阳气,就是身体内部由下面上升的一股阳能之气,yīn中的真阳返归于乾,升到顶。升到顶之后,前脑后脑一切脑细胞都归位了,非常宁静,脑子里头没有杂乱的思想。修密宗,真正的密宗(“真正”这两个字,是否认其他的),修到中脉通了,顶天立地,与天地合一了。所以坎中的阳气“复还于乾”,归到乾阳。在显教的佛学,就是修到四加行“顶”的境界。暂且不管教理上理论的解释,这个可是实际的工夫,这有形有相。如果我们拿道家的东西来解释佛家工夫的话,“暖”就是“离中之yīn,返归于坤”,“顶”就是“坎中之阳,复还于乾”。不管你怎么反对,说这是道家,那是佛家,天地真理只有一个,随便你是哪一教哪个工夫,真证到时是一样的,不是两样。人总是一个人嘛,人总是有鼻子眼睛。

    专一就是静

    原文这一节开始的两句话,到这里解说完了,所以“故曰,爰斯之时,情合乾坤。乾xìng至健,静则专而动则直”,拿《易经》来讲,乾卦代表纯阳之体,永远在动,是生命的动力。所以“天行健”,乾是至健,是不死的。当乾卦静态的时候,实际上没有真静,因为它动得快,看它好像不动。什么是静呢?当我们身心专一的时候,才感觉到静态,其实那是不是静态不知道。所以“静则专”,换句话说,专到极点才做到静。入定也是那样,所以系心一缘就能入定,心散乱不是定。你打起坐来,觉得气走到那里,哎唷,通了!那你根本在乱!所以庄子叫这个为“坐驰”,坐在那里开运动会。真正的静,庄子还有一个名称叫“坐忘”,忘记了自己在坐,那就是静,是专。能够做到静且专的话,乾卦阳能发动得就快。

    我们做工夫的真到了这个境界是什么状况呢?“一点元神,为精气之主宰,至刚至直而不可御”,这个时候气脉真正贯通,密宗叫打通了中脉,道家叫冲脉。有人著书,拼命骂道家这个冲脉不是密宗的中脉,好像中国的总比外国差一点,非常可笑。这个冲脉所谓“冲”,它不只是在身上“冲”,而是一片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个脉打开,一点元神宁静到极点,定到极点那个力量,会使得全身的气脉统统充满,你的手脚指节,连每一根头发,都有力量;这个力量不是打死人那种,而是一种充满。到了完全专一时,一点元神就做了精气的主宰,“至刚至直”。刚是阳能之xìng,所以充满而且是直。

    常有人问,打坐时勾腰驼背可不可以?当然不可以!但是年纪大身体不好,就只好自然些,不要一定挺起来,那样非受伤不可。等到那个阳气发动,你要弯也弯不下去,这个精气神,就是孟子那句话“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孟子那两句话,如果不拿工夫来讲,是难以解释的。所以它是“至刚至直而不可御”,要盖也盖不住,要停也停不了。

    乾动坤顺的变化

    “故曰,乾动而直,炁布精流,此言元神之立为鄞鄂,即所谓乾元资始者也。”“炁布”就是分布,达到每一个细胞;“精流”不是流出,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