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以谈服食,吃这个丹yào。为什么无念清净境界要吃丹yào呢?在理论上没有办法懂,如果真做工夫,到那个境界就晓得,若有若无之间,并没有一个有形的东西,但是的确有这么一个作用。所以老子说,“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空空洞洞,若有若无之间是有东西。你说真有吗?没有,也就是佛家讲“非空非有,即空即有”。

    《参同契》上篇前五章是讲“御政”,这个第二章,我们讲到“戊己之功”,先认识yào物同服食的基本原理,然后再说如何用这些方法。这些方法就在下面第三章“日月含符”。

    第二十一讲

    真土真意与孟子

    日月含符章第三

    伟大的日月

    卦变及人事之变

    《参同契》上卷主题是“御政”,包括了五章。第二章最后的结论是“戊己之功”。

    戊己两个都是土,戊土是脾的功能,己土是胃。普通我们讲肠胃不好,脾胃是脾胃,肠子不好是排泄系统不好,不一定是胃的毛病,这个不能混为一谈的。西医的治疗同中医是两个路线,但一样有功效,只是基本的学理不同。

    所以我经常分类,西医的哲学建立在唯物、建立在机械上,它也有高明的一面;中医建立的哲学基础是精神的,是唯心的,也有它高明的一面,而且治疗的方法往往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头脚为什么痛?必先找出根本原因才能加以治疗。

    真土真意与孟子

    戊己在道家有形的修法是守中宫,中宫就是真意,也叫做真土,所谓“住意”——意识住在中宫。上次我给大家贡献的意见,不管男女老幼,如果用有形有为的道家修法,守上丹田或者守下丹田,通通不及守中宫可靠稳当。但要说明,这些都是有为的修法,不是无上道法,无上的道法是无形的真意。

    拿佛家来比较,佛家唯识的八识中,第七末那识就是“俱生我执”,那是没有思想意念以前,它天然若有若无的有这个我相的存在,这个是意根的作用。所以唐宋以后的道家讲无上道法,所谓真意,它采用的名称就是佛道两家的混合。真意真土的境界,在若有若无之间不守任何一处,心境都摆在中和的状态。

    如果用儒家的道理来说明,所谓真意就是《中庸》里说的:“天命之谓xìng,率xìng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个道,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其中,差不多十分之六是理论哲学的道理,十分之四是真工夫;庄子也一样,有许多话是真工夫,很难做别的解释。我们一般念《中庸》都读错了,我们要注意,孔子、孟子、曾子、子思都是山东人,念他们的文章最好要懂山东话。《中庸》的“中”要念成去声,我们跟山东朋友谈话,对了没有?中中中!山西人也有这个话,中了就是对了。开qiāng打靶,子弹打中了没有,这是中了。所以“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喜怒哀乐都没有动,等于佛家讲“一念未生处”。“发而皆中节”,该用的时候还是要用,并不是只要清净、虚无。发而能够中节“之谓和”,一动一静之间和起来,“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个是儒家修养的境界,也就是《参同契》第二章的所谓“皆秉中宫,戊己之功”的道理。

    我们就拿炼气的工夫和养气的学问来讲,就是孟子在《尽心篇》里头所讲的,“可yù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这完全讲的是工夫,没有办法讲理论啦!假使不从真正修养工夫来解释,孟子就是只讲空洞的理论,那孟子岂不是自欺欺人!真实做工夫才知道所谓亚圣并不是偶然得来的。他讲“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什么是“浩然之气”?在《尽心篇》讲得很清楚,“可yù之谓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