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痉证的病理xìng质有虚实两方面,虚为脏腑虚损,气血津液不足,实者为邪气壅盛。外感风、寒、湿、热致痉者,病理xìng质以实为主。内伤久病、误治失治所致者,病理xìng质以虚为主。痉证常呈虚实夹杂,如络脉空虚,风痰乘虚而人,横窜经络,气血瘀阻,筋脉失养,为因虚致实;若邪热炽盛,灼伤津液,经脉失养,为因实致虚。

    痉证的病理变化主要在于yīn虚血少,筋脉失养。外感因风、寒、湿邪壅阻经络,气血不运,yīn血不得濡养筋脉;或热盛伤津,yīn血亏乏,筋脉失于濡养。内伤由亡血、过汗、误治失治,或久病伤正,导致yīn亏血少,筋脉失养,发为痉证。故《医学原理·痉门》认为痉证“虽有数因不同,其于津亏血少,无以滋荣经脉则一”。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多突然起病,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其证候特征。

    2.部分危重病人可有神昏谵语等意识障碍。

    3.发病前多有外感或内伤等病史。

    二、病证鉴别

    1.痉证与痈证

    痈证为发作xìng的神志异常的疾病,起病突然,可片刻缓解。其大发作的特点为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多有既往发作病史。痉证的抽搐、痉挛发作多呈持续xìng,不经治疗难以自行恢复,且多有发热、头痛等伴发症状。

    2.痉证与中风

    中风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不经昏仆,而表现为以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舌强语謇为主要特点。痉证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无偏瘫症状为临床特点。

    3.痉证与颤证

    颤证是一种慢xìng疾病过程,以头颈、手足不自主颤动、振摇为主要症状,手足颤抖动作幅度小,频率较快,多呈持续xìng,无发热、神昏等症状。痉证肢体抽搐幅度大,抽搐多呈持续xìng,有时伴短阵xìng间歇,手足屈伸牵引,部分病人可有发热、两目上视、神昏等症状。

    4.痉证与破伤风

    破伤风古称“金疮痉”,现属外科疾病范畴。因金疮破伤,伤口不洁,感受风dú之邪致痉,发痉多始于头面部,肌ròu痉挛,口噤,苦笑面容,逐渐延及四肢或全身,病前有金疮破伤、伤口不洁病史,可与痉证鉴别。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与内伤

    首先要根据痉证的特征,确定病人是属于外感致痉还是内伤致痉。外感致痉多有恶寒、发热、脉浮等表证;内伤发痉则多无恶寒、发热。

    2.辨实证与虚证

    实证表现为颈项强直,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四肢抽搐频繁有力而幅度较大,由外感或瘀血、痰浊所致。虚证表现为手足蠕动,或抽搐时休时止,神疲倦怠,由内伤气血yīn津不足所致。

    二、治疗原则

    痉证治疗原则为急则舒筋解痉以治其标,缓则养血滋yīn以治其本。感受风、寒、湿、热之邪而致痉者,祛风散寒,清热祛湿,择而用之。肝经热盛者,治以清肝潜阳,息风镇痉;阳明热盛者,治以清泄胃热,存yīn止痉;瘀血内阻而致痉者,治以活血化瘀,通窍止痉;痰浊阻滞而致痉者,治以祛风豁痰,息风镇痉。津伤血少在痉证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滋养营yīn是痉证的重要治疗方法。

    此外,各个证候之间,可以错杂出现,例如热邪中夹痰浊,气血亏虚又感外邪等,应明辨虚实,标本兼顾,有常有变,灵活运用。

    三、证治分类

    1.邪壅经络证

    症状:头痛,项背强直,恶寒发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