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心上,真是令安妮泄气。没有多久,安妮觉得挑衅莫老师一点意思也没有,一点都不够刺激。相反,感觉敏锐的安妮沐浴在莫老师的爱心里,她的执拗和偏激像冬日的残冰,抵不住暖暖春日,化解流去。
安妮打开心扉,接受了这位充满爱心的新朋友,她不再疑心莫老师,不再试探她。从此以后,她各方面进步神速,尤其是莫老师最关注的两项——拼字和仪表态度,更令人刮目相看。安妮的表现令她欣慰。
安妮观察、倾听,而后模仿莫老师温柔的声调、优雅的举止,以及对别人慈祥的关怀……这些都滋润了安妮易怒的脾气。她的恶习渐渐消失了,学会了缄默、谦虚。每当孩子们取笑她的时候,能够压抑自己不生气、不回嘴。这是多么痛苦的事!
她用心学习和细心模仿,久而久之变成了自己的习惯,孩子们也尽释前嫌,充满了友爱,重新接纳脱胎换骨的安妮。有一天,她惊奇地发现心里涌现出一种新的感受,她殷切地盼望旭日东升,迎接新的一天,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一起吃午餐、一起聊天。这一切该是多么快乐啊!安妮第一次咀嚼到自在而幸福的滋味。
大家慢慢地接受了安妮。不错,她是柏金斯盲入学校的一员,然而,她却像家里的一个童养媳,无法和其他人平起平坐,完全被包容和肯定,就因为她是救济院送来的贫寒学生。这种身份有时候引起许多不便,给她带来许多尴尬。比如,放寒暑假时,学生们都回家度假,老师也各有自己的假期计划,惟独安妮无家可归,经济拈据的救济院不欢迎假期的访客。
找份工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惟一办法。安妮已经长大了,可以做事了。她虽然眼睛不好,手脚却很灵活,可以胜任一般家务,如果要求不太高的话,是不难找到工作的。
学校帮安妮在波士顿南边找到一份整理、清扫旅店的工作,旅店位于城里一条热闹繁华的爱尔兰街上。安妮很快就和客居在这里的人们jiāo上了朋友。在她整理房间时,他们常找她聊天。一位房客注意到安妮因眼盲而动作笨拙,他在房门角落同情地看着飞扬的灰尘,熏得安妮的眼睛布满红丝。他心理默默地想:“老天!保佑她。”
有一天,他问安妮:“你去看过眼科医生吗?”
“看过千万遍。”安妮不开心地说。
“难道都医不好?”他追根究底地问。
“都没有用。”安妮面无表情地回答,“我点过yào,涂过眼yào膏,开过6次刀……”
“6次。”触及心结,安妮烦闷无奈。
“一点都没有效吗?
“没有。不要谈这些好不好?”
这位年轻人有个医生朋友,他不忍心看着好好的一个女孩,为眼疾受尽折磨。
“安妮,布来福医生是一个非常高明的医生。”他想说服安妮,“也许他可以帮你治好。
“不要烦我!”刺伤心结的话题,惹得安妮几乎恼羞成怒,“没有用的,谢谢你的好意。
“为什么不去找他呢?我带你去坐公共汽车。
“不去。
安妮固执地拒绝了他的好意。以前巴巴拉神父不就像这个年轻人吗,他的好朋友不也是高明的眼科医生?!
安妮不敢再存有任何希望,她已经无法承受希望的破灭,承受不了失望的打击和摧残。
热心的年轻人没有就此罢休。他三番五次怂恿她、劝说她,以至于安妮无法再摇头说“不”了。他兴奋地带着安妮走出爱尔兰街,去找他的朋友。
布来福医生在诊所里等着他们,医生例行公事,像所有看过安妮的眼科医生一样:翻眼皮、刮、擦,嗯呀自语。安妮呆呆地坐着,往事如烟飘浮在心中。“我在做梦吗?好像以前也做过同样的梦!巴巴拉神父带我到罗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