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在避暑山庄里就有多处匾额和碑刻是乾隆皇帝所题;在清代宫内、御园、行宫、寺庙,几乎到处可见乾隆皇帝题字的刻石。我们从乾隆皇帝书写的《敬胜斋法帖》中可以看到他写字的水平。乾隆皇帝最喜爱宋代黄庭坚的笔意,乾隆十一年(1746年)他还把日常居住的养心殿前殿西间隔出一个小室,把他认为是三件稀世珍宝的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贮藏在这里,并命名“三希堂”。而后又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命儒臣从内府收藏历代书法墨迹中选出珍品340件,钩摹编次勒石,名为《御制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共32卷,乾隆皇帝如此喜爱书法,宫廷近臣也颇受影响,有些人因此也练就一手好字。
在绘画方面,乾隆皇帝的兴趣也是十分浓厚的。乾隆皇帝平时还可以画几笔山水或兰竹。乾隆皇帝对画的爱好、收藏是不亚于书法的。乾隆皇帝对内府收藏绘画的整理也极为关注,他在少年时代就已注意涉猎书画,登极后,宫中一切珍贵书画,更可尽情欣赏。他还常命画师创作写意画,自己描绘了蓟州盘山千尺雪,并命西欧画师郎世宁在避暑山庄描绘了《万树园宴请渥巴锡图》、《万法归一殿法会图》。
当然,关于这些,也是和珅早在咸安宫官学学习时就很了解的。正因为如此,和珅就刻意模仿乾隆的书法,他写的字酷似乾隆的御笔。乾隆后期有些诗匾题字,干脆jiāo由和珅代笔。
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故宫重华宫内屏风上的诗文是乾隆皇帝书写,而挂在故宫崇敬殿的御制诗匾,据考证就是由和珅代笔书写的。从中可以看出和珅书法之造诣。
第三,言谈话语委婉动听。
俗话说:“良yào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即便如此,还是没有多少人乐意听到逆耳的话语,尤其是像乾隆皇帝这样的一国之君。平日心高气傲,整日围在身边的都是歌功颂德的句子,一句违逆圣意的话,听起来会显得愈发刺耳。和珅非常清楚地知道祸从口出的道理,因此他在侍奉皇帝的时候,就随时提醒自己要做到紧睁眼、慢说话——在说话的时候尽量做到将话说得委婉动听。
这方面最著名的事例就是和珅在处理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前后的活动了。
林爽文(1756~1788年),福建省漳州府平和人,农民出身。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随父母迁居台湾彰化县大理杙庄(今台湾台中大里乡)。少年时,林爽文曾做过衙役,后被辞退,以农为业。此时,旨在反清复明的天地会在福建﹑台湾一带秘密流传。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林爽文加入天地会,为彰化地区天地会重要首领之一。清廷发现天地会活动后,派兵大力搜捕。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787年1月16日),林爽文率领千余人,在距彰化县二十余里之大里杙竖旗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3000人。林爽文等率众于夜间四更时刻往袭大墩营盘,击毙副将赫升额﹑知县俞峻及官兵数百人。随后又攻占离彰化县城40里的大肚溪,控制着水路,切断了通往彰化的jiāo通。清知府孙景燧据城自守。十一月二十九日,林爽文等攻破彰化县城。后又攻下离大里杙40里的鹿港(亦名鹿仔港),以及离诸罗(今台湾嘉义)县城45里﹑被称为南北咽喉的斗六门。复派兵北进,攻下北路淡水厅(今台湾新竹)。攻占淡水后,林爽文发布安民告示,提出了起义宗旨是“保农业”﹑“安民心”,并申明军纪。林爽文亲自率军南下功克诸罗,又攻台湾府城(今台湾台南市),受阻退回。不久诸罗为清总兵柴大纪夺回,旋为起义军长期围困。
由于林爽文起义军旗帜鲜明,纪律严明,深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到之处,群众纷纷加入起义军,造成很大声势。这时,庄大田在南路响应林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