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诲,少入官学习得儒家lún理道德,当然更注重后代的兴旺了。而且,和珅潜心经营数十年的权力、财富众多,他不愿自己驾鹤西去之时,所有的繁华富贵瞬间化为乌有,他希望世世代代保持自己家族的地位。
而且和珅自幼父母早亡,尝尽了人间疾苦,所以,他不希望让自己的孩子重蹈自己少年时代的覆辙。
和珅妻妾成群,可有史可考的只有两个男孩,长子是丰绅殷德,乃嫡妻冯氏所生。
次子生于乾隆五十九年,因为中年得子,和珅对他更是异常宠爱。可惜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个全家上下疼爱异常的和家二公子在嘉庆元年的七月初七早夭。当时,和珅正在热河避暑山庄与乾隆消暑,噩耗传来,和珅心痛不已,写下了十首诗来悼念幼子,在序中这样写道:“七夕节得家信,闻幼儿病势增剧,不意竟以是日夭折,悼惜之余感而成诗。”从和珅的几首悼念幼诗看来,他不仅像一般人一样疼爱老来所得之子,而且还对这个孩子寄予了更大希望,“痴心望尔继书香”,希望他能更加光大门楣。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幼子居然先己而去,自己白发人送黑发人。
因为和家的延续,血脉的保存,所有希望全在丰绅殷德一人身上,所以对于长子丰绅殷德,和珅更是宠爱有加。丰绅殷德生于乾隆四十年,五岁时,和珅带他去内宫玩耍,乾隆见其灵巧聪明,赐名“丰绅殷德(丰绅是满语,即有福泽之意)”随后,乾隆就把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固lún和孝公主许配给他,待成年行婚礼。
丰绅殷德xìng格温良,可是少言寡语,完全不像和珅那样能言善辩。和珅尽管多次教导,可丰绅殷德依然如故,和珅只能希望他在官场厮混一些时日之后,能逐渐改变过来。丰绅殷德没有令和珅失望,在官场的磨练中,他逐渐领悟到了能言善辩的重要xìng,而且,同僚们哪敢不给和大公子、驸马爷面子,而且,丰绅殷德本人又平易近人,很好相处,完全不像和珅那样盛气凌人。因此,他很快就和同僚们变得异常熟识,并很快理解了官场上的各种关窍,乾隆见他成长迅速,也大加赏赐,感叹自己没有选错人,丰绅殷德也不想让人认为他只能靠父亲和皇上的庇护才能有所成就,所以,他非常努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以此证明自己不愧为和家的长子。
这些都使和珅看到了和家未来的希望,于是更加不遗途力地栽培丰绅殷德。在乾隆五十五年,和珅推荐年仅十五岁的丰绅殷德任散秩大臣,后来,丰绅殷德还陆续受到乾隆的册封。嘉庆元年,和珅为了让儿子能在军中磨炼,请求太上皇乾隆恩准丰绅殷德到湘黔清军中视察,以便积累资历,为将来的提拔作准备。如果不是一条白练带走了和珅的xìng命,丰绅殷德像他的父亲和叔叔那样再创造一个仕途飞升的奇迹,也未可知。
修身齐家实案:儿孙自有儿孙福
和珅疼爱丰绅殷德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固lún和孝公主,固lún和孝公主是乾隆最疼爱的小女儿。和珅知道,讨好公主比讨好乾隆更让乾隆本人高兴。因此,他对公主曲意讨好。丰绅殷德与固lún和孝公主婚后育有一子,可惜不久这个孩子也夭折了。
和珅在刚经历过丧幼子之痛后,又不得不承受丧幼孙之痛。从此以后,固lún和孝公主也就没有再生过小孩。尽管和家惟一的香火就此断了,和珅恼忿异常,可是他也没有向公主发泄怒火。
和珅在和孝公主身上下的功夫并没有白费,和珅死后,正是靠着和孝公主的支撑才使得和家后人都得以平平安安地生活。这可以看作是和珅修身齐家术的最后余威。
和珅被赐死时,其子丰绅殷德正在受隔离审查,为了收尸办丧事,和孝公主又几次到宫内找嘉庆帝恳求施恩,最后嘉庆帝批准,允许丰绅殷德“暂行出城,料理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