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生活和照料动植物而获得的。学校中为了训练而设的感官训练的学科,总不能跟从每天亲切有味的普通的职业活动中得来的那种生动的、丰富的感官生活相比拟。文字记忆力在所指定的课业中能得到训练,推理力也能在数理课里得到一定的训练。但是,这同必须去做些事情,有实际的动机在推动并预见到实际的效果,从而获得注意力和判断力的那种训练相比较,毕竟总是有点间接的、空洞的。当前,工业的集中和分工实际上已经消灭了家庭和近邻的各种职业至少对于教育的目的来说是这样。但是,哀叹美好往日里孩子们的质朴、谦恭和绝对服从的消失,而一味希望仅仅靠哀叹和说教把它们挽回过来,那是无济于事的。根本的状况已经改变了,在教育方面也只有相应的改变才行。我们必须认识到由于这个根本改变所得到的一些好处;宽容精神的增长,社会见识的扩大,对于人xìng的更多的直接知识,从外在的表现识别人的xìng格和判断社会状况的敏锐xìng,适应各种不同人格的准确xìng,接触更多商业上的活动。这些取得的好处,对于今天在城市里成长的儿童极为重要,可是也有一个实际问题,即我们应当怎样保留这些好处,同时又应当怎样把代表生活的另一些东西严格要求个人负责和培养儿童同外界现实生活有关的各种作业引进到学校中来呢?
当我们再来看看学校的问题时,我们就发现目前最引人注目的倾向之一,是采用所谓手工训练、工场作业以及家庭技艺如缝纫、烹调等。
这样做还没有充分地意识到现在学校必须提供过去由家庭负责的那些教育因素,“有目的地”去做,就是出于本能、经过试验发现这类作业能主动地吸引住学生,并授予他们在任何其他方式里得不到的某些东西。由于对这类作业的真正重要xìng的意识还很不够,因此往往以一种漫不经心的、混乱的和不相连贯的方式去从事。用来为它辩解的那些理由不适当到令人厌烦的程度,或者有时甚至是绝对错误的。
如果我们仔细询问那些甚至最乐于把这种作业介绍到我们学校里来的人们,我想,我们就会发现其所以这样做的理由是,这种作业能抓住儿童强烈的自发兴趣和注意力。它使得他们主动、活泼,而不是被动、呆板;它使得他们更有用、更能干,因此,对家庭也更有帮助;它为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实际责任在某种程度上作好准备女孩即使将来不是实际去搞烹调和缝纫,但也成为更能干的家务治理者;男孩(如果我们的教育制度只不过成为职业学校)可以为将来的职业做准备。我不想低估这些理由的价值。我在下一讲里谈到学校对儿童的关系时,还将讨论到对儿童态度的改变的那些理由。但是,总的说来,这种观点乃是不必要的狭隘。我们必须把木工、金工、纺织、缝纫、烹调看作是生活和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各种特殊的科目。
我们必须按照这种作用的社会意义把它们看作是社会自身赖以前进的各种过程的模式;看作是使儿童确实感到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需要的手段;看作是使这些需要由于日益发展的人的理解力和创造力而得到满足的方式。总之,把它们看作是一些方法,通过它们,学校自身将成为一种生动的社会生活的真正形式,而不仅仅是学习功课的场所。
社会是由一些循着共同的路线,具有共同的精神,并参照共同的目的而活动的个人聚集在一起而成的。这种共同的需要和目的,要求日益加强思想的jiāo流和感情的和谐一致。目前学校不能把自己组成为自然的社会单位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缺乏这种共同的和生产xìng的活动的因素。在运动场上,在竞赛和游戏中,社会的组织是自发地和必然地产生的。在那里,有事情要做,有活动要进行,还有自然的分工,挑选领袖和成员,互相合作和竞赛。在课堂里,社会组织的动机和凝固剂也同样是缺乏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