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授业、解惑,教师傅敏烛照学生,同时亦把家教的光和热奉献。

    1980年8月,傅敏在英国与兄团聚一年多后回国。首先,他向七中校长提出一要求:“不当任何‘长’,集中精力钻研教学。”之后,傅敏继续沿袭父亲启发式教学法。“文革”前,傅雷问傅敏:“你是怎么教的?”傅敏说了,傅雷点头。傅敏得到父亲认可,遂认准此路。

    傅敏授课特点:不讲中文,不留作业。“用中文教英文,学生永远进不了门”。傅敏直言不讳“搞题海战术的老师是自己没本事”。傅敏教过的学生听说能力强,高考不丢分。因他在英语教学上“有本事”,故被评为特级教师。

    他虽然不当任何“长”,由于他敢说真话,群众选他为西城区人大代表,连任五届,直到退休。他曾给教育部长蒋南翔提建议;在人代会上忧虑教育领域中的某些现象,比如:学生为谁而学习?相当多学生选择专业是为自己将来活得惬意,而对国家需要的基础行业不考虑,对国家前途命运不闻不问,甚至一些初中生学外语的目的就为出国、进外企;上级检查卫生,学校组织学生突击大扫除,这在年轻心灵里栽下的是弄虚作假的种子;重理轻文的结果是对文史、音乐、美术不重视。素质教育,主要靠人文教育的滋养。“文革”中集体疯魔的事实,是人文教育、法制教育长期贫血所致。音乐美术陶冶精神文明,多听莫扎特,人会变得文明。历史课熏陶学生爱国惜民。有些高中生写的作文,通篇不见自己思想。很多学生不爱看书,说是没时间。不爱看书的人怎能完善自己,产生自己的思想?特长生应与三好生同等地位,特长生也许是未来某一领域的大师,我们不能做埋没他们的罪人。傅聪当年考云南大学,数学可是0分……

    傅敏曾担任中学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评审中,对不按原则办,降格以求的事,他拍案而起:“降低教师资格,等于降低学生标准,是误人子弟。”傅敏没因别人无原则而放弃自己的原则,他两次写辞职报告。他秉承了父亲眼里不揉沙子的xìng格。他爱给领导提意见,从以下进谏信中可见傅雷骨血

    刘校长:

    您批评戴、冯两位同志表现不好。难道说话直率、敢于揭露矛盾,就是表现不好吗?我这个人就是爱提意见,心里有话就得说。有人劝我:“管他呢,你管得着吗,回头给你穿小鞋。”说实话,我要怕给我穿小鞋,我就什么也不说了,我该俯首时俯首,该帖耳时帖耳,不该时就用牛角尖顶你!我为什么不怕?因为我没有什么奢望,我只想为了学生教好书。我做的一切只要对得起学生,能把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我就心满意足了,我这一辈子也就没白过。当我离开这个世界时,我就敢于去见我的父母。

    1984年8月25日凌晨二点

    刘校长:

    ……上星期六(22日),学校暖气不好。您作为校长当然生气。但是您不了解情况,把气全出在周同志身上,这是不公平的。咱们都是从历次斗争中过来的人,处理人的问题,尤其是处理一个知识分子,一个干部的问题,要慎重,慎重,慎重啊!我写到这里,掉眼泪了,我希望您能理解这种热泪。

    1984年12月25日夜

    又见《傅雷家书》 -方方(作家)

    好多年前就读过傅敏编的《傅雷家书》。记得当时便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印象最深的除了傅雷每信必有的关于音乐的见解和如何做事做人的教导外,最记得的就是他告诉傅聪,进屋脱大衣时要连丝巾一起拿下来,站立着跟长辈说话时,要身体站直两手下垂,以及若把手抄在裤袋里,是很不礼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里,则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