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总工程师走进共青城126厂的总装车间,里面一付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这个占地十二公倾的超大建筑呈细长型,除了顶上钢制的三角形穹顶,整个空间没有任何支撑柱,下面的工作面可以同时容纳十二架飞机同时作业,位于右侧的地轨,直接与配件仓库相连,可以源源不断地将生产好的配件根据出库单送到作业面,大大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此时,十二架巨大的机体,在技术工人们的不懈努力下渐渐成形,如果把这个过程拍成快速放映的胶片,很像是一群蚂蚁在爬上爬下。     相对于人体而言,这可是个机身长15米,翼展达到21米,整机高达4米的大家伙。     可惜,它是伊留申设计局的作品,型号db-3,1938年型的中型轰炸机,一款中规中矩的工业产品,结实可靠,整体为半金属结构,必要时还可以提高木制部件的占比,以方便大批量生产,安装两台1000马力的m-87活塞式发动机,最大平飞速度可达400,实用升限将近9000米,航程3800公里。     苏霍伊不无遗憾地想着,从著名的图波列夫设计局发配到远东,从一个后起之秀变成监工,唯一的好处就是避过了去年的那场风暴,要知道,如今包括图波列夫本人在内的整个设计局,几乎全都被投进了监狱中,而自己竟然因为这个可笑的原因幸免于难,真不知道是不是一件好事。     做为远东最偏远的航空企业,共青城飞机制造厂的规模仅次于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这里的所有员工都来自于其他地区的支持,他们用了极大的毅力在建设动工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造出了第一架飞机,仅仅四年的时间,这里的生产线已经达到了月产四十架的生产速度,并且依旧处于产能扩张的上升期,得益于远东地区优质木材的蓄量,特别是用于机体的西伯利亚桦木,将整装生产放到这里,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因为苏联虽然有着辽阔的国土,可是铝资源却并不丰富,产量也大大落后于西方,因此木材成为了大量生产之下的无奈选择。     “苏霍伊同志,苏霍伊同志。”     听到叫喊声他转过身来,伊万诺夫工程师也是设计小组的一员,正匆匆跑进来。     “怎么了?”     “厂长请你去他的办公室,没有说什么事,不过我看在大楼外看到了蓝帽子。”     伊万诺夫有些担心地说道,苏霍伊拍拍他的肩膀,该来的总会来,逃是逃不掉的,他制止了伊万诺夫的陪伴,万一自己有什么不测,再多连累一个人又没什么用。     飞机厂的厂房为了达到设计要求至于能做到保质保量,包含了技术设计室在内的办公大楼就没有这么好运气了,只有区区三层,刚到门口他就看到了几辆挂着内务部牌照的军车,而且都是大篷车,门口果然站着几名内务部士兵,也就是伊万诺夫嘴里的“蓝帽子”。     “帕维尔.奥西波维奇,快进来。”     厂长亲切的叫住他,办公室里还有几个人坐在沙发上,其中一个穿着军服,其余的都是灰白色的粗布衣服,每人的胸口上绣着一个数字编号,他的眼神一缩,那分明是囚服。     “厂长同志,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厂里接到上级部门的通知,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我们厂将在目前的基础上扩大三倍产能,除了目前生产的db-3,还将加入更多的机种,包括最新型的战斗机和强击机。”     原来如此,他有些为难地说道:“要完成任务,需要更大的厂房,更多的原料供应,特别是发动机,更多的技术工人,还有工程师和有经验的生产管理人员。”     “你的意见很对,所以他们来了。”     厂长向边上一指,那位穿着制服的军官马上站起身,拿着一个文件夹走过来。     “你需要的人手都在这里面,大约有五百到一千人可用,留下哪些人由你们自己决定,他们将在监督下劳动,没有工资,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