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子里的人对我的大恩,二娘不敢稍忘。”她顿了一下:“这样的布,我们的确不需要了,因为城中商社里的卖的那些,既好又便宜,颜色更是多达几十种,夷人靠山吃山,除了布匹,还有山货,每日里打到的猎物,皮毛和肉类都是能换来东西的,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头人停下了手上的动作,将只染了一半的棉布丢开,两人重新坐下,二娘说得,他并非考虑不到,可身份不同,能看到的角度也就不一样,黄二娘的话语中,很明显地用了我们,这说明她在潜意识中,已经将自己当成了宋人,当然她也的确是。

    坐下之后,头人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使这次谈话,带上了些许官方色彩。

    “自从上回合作,这大半年,寨主应该能看到官府的诚意,加入军中的那些儿郎,得到了与宋人同样的待遇,战死者的名字,就刻在我们的英烈祠中,愿意下山的家属,都能得到烈属的所有好处,只可惜,他们宁可要上一些东西,也不愿这么做。”

    黄二娘说得很隐晦,头人却听出了她的言外之意,不是那些遗属不愿下山,而是寨子里不让,一旦下了山,就会被宋人编入户籍中,孩子得到免费的上学机会,从此彻底地变成了一个宋人,那样的话对寨子来说,能有什么好处?

    成为一个真正的宋人,只怕是寨中大多数人的希望,山下的动静,就算没有亲眼见过,听人说也能想像得出来,眼见着这种吸引力越来越影响着寨中的人心,他也不得不权衡一二,看看宋人究竟是个什么打算。

    “我听说,一旦编入你们的户籍,所有的人都会被打散,哪怕是父子,都可能隔得很远?”

    “嗯,这是最低的要求,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写在文告上的东西,黄二娘当然不会否认。

    话说到这个份上,她当然明白了对方的顾虑,寨子里的如果都下山,按这么个编法,全都分散到了各个县,到时候他这个头人,和那些人有什么区别?

    明白归明白,无论是什么样的来历,制度是不容改变的,因此黄二娘只能从别的地方去劝说。

    “这么做,就是不希望将来会有什么隐患,只要入了籍,官府便会一视同仁,到时候,左邻右舍,可能是宋人,也可能是蕃人c峒人,是不是一个寨子,又有什么关系呢?”

    “眼下虽然如此,若是换了一个上官呢?”头人没有表示出什么意向,反而问了一个极为刁钻的问题,人亡政息是宋人的常态,甚至很多时候,前一任主张抚,换了一任就变成了剿,这样的苦头,他们并不是没吃过。

    黄二娘轻轻地c但却非常坚决地摇摇头:“琼州,不会再有另一个上官了。”

    王文龙一怔,盯着她的脸看了一会儿,才将视线移开,打开的屋门外,能听见小孩子的打闹声,这种年纪的小孩,在寨子里都是这么散养的,等到了一定的岁数,男的会被带着上山打猎,女的则是学会纺纱c织布,可是在山下,宋人的做法是将他们送入学堂,读书c识字,成为他心目中的上等人。

    差别是如此之大,等到成年之后,这些孩子最多只能做个苦力,而女孩连给人当妾的资格都没有,他就这么呆呆地看着外头,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对于刘禹来说,一个最基本的民族政策就是,融进来,在这个基础才能谈得上其他,琼州的夷人,号称36峒,历史上在阿里海牙平定广西之后的数年,便爆发绵延到全岛的大起义,结果元人又调用了准备征讨安南的军队,费了很大力气才镇压下去,并将那些被讨平的大小寨子,都编入了户中,史称“得户过万,丁口六万余。”

    也就是说,整个黎母山中的夷人,仅仅是个人口不足十万人的部落,如果按照他的要求编进来,过不了多少年,就会被超出三十倍的宋人同化掉,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史书上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