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干着自己的老本行:周游世界,把死者的灵魂送往永恒之地,看着他们被命运所驱赶,不断踏上黄泉路。我几次警告自己离莉赛尔·梅明格弟弟的葬礼远点,可最终还是没有听从自己的劝告。

    我还没有到达那个墓地,就远远地看到一小群人漠然地站在雪地上。公墓对我来说就像老朋友一样亲切。不久,我就到了他们身边,并低头志哀。

    两个掘墓人站在莉赛尔的左边,一边搓着双手御寒,一边嘀嘀咕咕地抱怨着大雪天里挖墓太麻烦,说些“挖开冰层可费老大劲了”之类的话。其中一个掘墓人看上去不到十四岁,是个学徒。他离开时,一本黑色的书从外衣口袋里滑落出来,他没有察觉到,走到几十步开外去了。

    几分钟后,莉赛尔的母亲也准备和神父一起走了。她向神父致谢,感谢他来参加葬礼。

    女孩却还待在原地。

    大雪没过了她的膝盖,现在轮到她动手了。

    她还是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她开始在地上挖起来。弟弟不可能死了,他不可能死了。他不可能——

    雪立刻让她感到刺骨地冰冷。

    她双手的血液仿佛都要结冰了。

    在雪地里的某个地方,她看到自己裂成两半的心。它们依然炙热,在厚厚积雪下跳动。一只手搭在她肩头时,她这才意识到是母亲回来找她了。母亲拉扯着要她离开墓地。她的喉咙哽咽着。

    大约二十米外的一件小东西

    母亲把她拖离墓地后,两人都停下来喘气。

    雪地里有一个黑色的四四方方的东西。

    只有女孩注意到了它。

    她弯下腰,拾起它,把它紧紧地攥在手里。

    书封上印着银色的字。

    母女俩举起手来。

    她们含着眼泪向墓地做了最后的告别,然后转身离开,一路上回头张望了好几次。

    我多逗留了一会儿。

    我也挥挥手。

    却没有人回应我。

    母亲和女儿走出公墓,准备搭乘下一班开往慕尼黑的火车。

    两个人脸色都很苍白,瘦得只剩皮包骨头。

    两个人的嘴唇上都生了冻疮。

    在那扇脏兮兮的火车车窗玻璃上,莉赛尔发现了母女俩的这些共同之处。她们是中午前上的车。按照偷书贼自己的描述,再次坐上火车时,她仿佛经历了世上的一切悲欢离合。

    列车在慕尼黑火车站停下来,乘客们从这个破箱子一样的东西里鱼贯而出。这些乘客鱼龙混杂,但想要一眼认出穷人却非常容易。他们总是急于下车,好像换个地方待就有了希望似的。他们没有意识到,到了新地方后等待着他们的仍然是老问题——他们还是不受欢迎的穷亲戚。

    我认为女孩的母亲很清楚穷人只会招人白眼,所以她没有选择慕尼黑的富裕家庭来收养孩子们,而是找了另一家。虽然这家人无力提供优厚的条件,但只要孩子们可以吃得好一点,还能受点教育就行了。

    弟弟。

    莉赛尔相信妈妈一直想念着弟弟,一路都把弟弟背在肩上。这时,妈妈仿佛把弟弟放到了地上,看着他的双脚、双腿和身体落到地上。

    到达汉密尔街(3)

    妈妈还能走得动吗?

    妈妈还能动弹得了吗?

    人究竟有多大潜能?这样的问题我从来搞不懂,也理解不了。

    这位母亲仿佛把小男孩抱了起来,继续前进。女孩在一旁紧跟着她。

    负责联系收养的人见了她们,询问她们迟到的原因,男孩之死触动了他们脆弱的内心。莉赛尔蜷缩在那间又脏又小的办公室的一角;她母亲心事重重地坐在一张硬邦邦的椅子上。

    大人们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