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哀,得病亦死,附葬于柳墓之旁。亦见玉英贞节,妓家难得,不在话下。

    自葬后,每年清明左右,春风骀dàng,诸名姬不约而同,各备祭礼,往柳七官人坟上,挂纸钱拜扫,唤做“吊柳七”,又唤做“上风流冢”。未曾“吊柳七”、“上风流冢”者,不敢到乐游原上踏青。后来成了个风俗,直到高宗南渡之后,此风方止。后人有诗题柳墓云:

    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

    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

    第五十二卷 俏梅香传香结良缘

    诗云:

    闺中隐祸自谁萌?狡婢从来易惹情。

    代送秋波留去客,惯传春信学流莺。

    只因出阁梅香细,引得窥园蝶翅轻。

    不是红娘通线索,莺莺何处觅张生?

    这首诗与这回小说都极道婢子之刁顽,梅香之狡狯,要使治家的人知道这种利害,好去提防觉察他,庶不致内外jiāo通,闺门受玷。乃维持风教之书,并不是宣yín败化之论也。

    从古及今,都把“梅香”二字做了丫鬟的通号,习而不察者都说是个美称。殊不知这两个字眼古人原有深意:梅者,媒也;香者,向也。梅传春信,香惹游蜂,春信在内,游蜂在外,若不是他向里向外牵合拢来,如何得在一处?以此相呼,全要人顾名思义,刻刻防闲,一有不察,就要做出事来,及至玷污清名,梅香而主臭矣。若不是这种意思,丫鬟的名目甚多,那一种花卉、那一件器皿不曾取过唤过?为何别样不传,独有“梅香”二字千古相因而不变也?

    明朝有个嫠fù,从二八之年守寡,守到四十余岁,通族逼之不嫁,父母劝之不转,真是心如铁石,还做出许多激烈事来。忽然一夜,在睡梦之中受了jiān人的玷污,将醒未醒之际,觉得身上有个男子,只说还在良人未死之时,搂了jiān夫尽情欢悦,直到事毕之后,忽然警醒,才晓得男子是个jiān人,自家是个寡fù,问他“何人引进,忽然到此?”jiān夫见他身已受染,料无他意,就把真情说出来。原来是此fù之婢一向与他私通,进房宿歇者已非一次,诚恐主母知觉,要难为他,故此教导jiān夫索xìng一网打尽,好图个长久欢娱,说:“主母平日喜睡,非大呼不醒,乘他春梦未醒,悄悄过去行jiān,只要三寸落ròu,大事已成,就醒转来也不好喊叫地方再来捉获你了。”

    jiān夫听了此话,不觉色胆如天,故此爬上床来,做了这桩歹事。

    此fù乍闻此言,虽然懊恨,还要顾惜名声,不敢发作。及至jiān夫去后,思想二十余年的苦节,一旦坏于丫鬟之手,岂肯甘心?忍又忍不住,说又说不出,只把丫鬟叫到面前,咬上几口,自己长叹数声,自缢而毙。后来家人知觉,告到官司,将jiān夫处斩,丫鬟问了凌迟。那爰书上面有四句云:

    “仇恨虽雪于死后,声名已玷于生前;难免守身不固之愆,可为御下不严之戒。”

    另有一个梅香,做出许多奇事,成就了一对佳人才子费尽死力撮不拢的姻缘,与一味贪yín坏事者有别。看官们见了,一定要侈为美谈,说:“与前面之人不该同年而语。”却不知做小说者颇谙《春秋》之义:世上的月老,人人做得,独有丫鬟做不得;丫鬟做媒,送小姐出阁,就如jiān臣卖国,以君父予人,同是一种道理。故此这回小说原为垂戒而作,非示劝也。

    宋朝元佑年间,有个青年秀士,姓裴,名远,字子到,因他排行第七,人都唤做裴七郎。住在临安城内,生得俊雅不凡,又且才高学富,常以一第自许。早年娶妻封氏,乃本郡富室之女,奁丰而貌啬,行卑而xìng高,七郎深以为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