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姐。

    救我的人是一个俊美高大的男子,那飞拔的剑眉凝着水珠,鼻梁高挺,薄唇如削。

    然而,他只有半边脸,银色面具遮掩了左脸。

    孙瑜为我道谢,吩咐下人带那男子去厢房更衣,也吩咐侍女带我去更衣。

    一直在想,那个冲撞我的下人到底有没有推我,仅仅一刹那,我无法确定。

    是错觉吗?

    回到寿宴,那个救我的男子不在座。

    来宾多是洛阳城的达官显贵,大多数是巴结逢迎之人,纷纷上前向外祖母祝寿敬酒。

    席间欢声笑语,觥筹jiāo错,我坐在羊家女眷中,寻着救我的男子,却找不到。

    舅舅安排了歌舞助兴,舞姬退下后,孙瑜突然笑道:“祖母,今儿是您寿辰,瑜儿恭祝祖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好好好,瑜儿乖。”外祖母慈祥地笑。

    “祖母这么开心,今日又有这么多贵宾在场,不如让瑜儿与容姐姐为祖母与各位贵宾献上一份薄礼,博祖母一笑,可好?”她娇声如莺啼。

    “哦?什么礼?”外祖母含笑问道。

    “瑜儿舞一段,容姐姐弹奏秦琵琶(备注:秦琵琶就是阮),为瑜儿伴奏。”孙瑜看向我,巧笑嫣然,“容姐姐,你我是祖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孙女,为祖母献礼,是应当的嘛,是不是?”

    我一怔,她竟然提出这样的要求,她是否知道,我根本不会弹奏秦琵琶。

    母亲擅弹奏秦琵琶,技艺纯熟,可我从来没学过。

    八岁那年,我求母亲教我,可母亲叹道:“容儿,此生我不会再奏秦琵琶。”

    可是,在沉寂的午夜,我偶尔会听见那凄楚的乐声从柴房传出来。

    母亲在柴房昏黄的烛火下弹奏秦琵琶,泪流满面,乐声也随之呜咽。

    那是一曲断人心肠的《越人歌》。

    孙瑜有此提议,是故意的吗?

    外祖母敛了微笑,“罢了罢了,莫在贵宾前献丑。”

    有孙家女眷道:“那倒不是,容儿母亲擅弹奏秦琵琶,技艺独步洛阳,人人皆知。想必容儿得了母亲真传,为祖母献上一曲也不为过。”

    其他孙家人一道附和,外祖母和外祖父板着脸,不语。

    怎么办?

    我根本不会弹奏秦琵琶,如何献艺?说母亲从未教过我,他们会信吗?

    也许,孙瑜就是想让所有人看我窘迫、出糗吧。

    “不如由在下为孙老夫人献上一曲吧。”寂静中,突然传来一道清朗的声音。

    所有人循声望去,走近前的是一个身姿轩昂的锦衣公子,左脸却戴着银色面具,遮掩了半边脸,令人难以认出真容。

    然而,仅仅是右脸,他的俊美与气度就令人心折。

    作者题外话:这锦衣公子是什么人?

    越人歌

    这个戴着半边面具的锦衣公子,就是救我的男子。

    众人窃窃私语,讨论着这锦衣公子究竟是什么人。

    外祖父爽快道:“公子美意,老夫代内人与孙女领了。”

    下人奉上一把作工精良的秦琵琶,孙瑜纵然不情愿,也要献上一舞。

    她无法令我出糗,想必咬牙切齿吧。

    秦琵琶身正圆如琵琶,音色高雅,纯厚圆润。

    那锦衣公子坐好,奏响秦琵琶,乐声淙淙,如水流淌,又如珠玉落玉盘。

    她开始舞动,纤细的身段柔软地轻摆,纤长的双臂灵巧地挥舞。

    桃红的裙裾不停地旋转,仿佛片片桃花飞落枝头,美得令人惊叹。

    乐音流畅,配合着她时而欢快、时而忧伤的舞步而弹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