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支颐,聚精会神地听着自己的琴与歌。一曲终了,老渔父向庄周问道:
“年青人,听琴声你的志向不同凡响。你现在求学于何处?”
“承蒙指教。我师事于蒙山上的章老先生。”
“他给你教些什么?”
“无非孔子所传仁义道德,诗书礼乐。”
“年青人,仁义道德是搅乱天下的根本。从前,有一个愚蠢的人,害怕自己的影子,厌恶自己有脚印。于是他奋力奔跑,想离开自己的脚印。但是,他跑得越远,脚印越多,跑得再快,影子也能追上他。他自以为跑得太慢了,就加快速度,永不停止,最后绝力而死。害怕自己的行为不合乎仁义礼智而奋力追求的人也是如此。如果到一棵大树下去休息,就不会有影子与脚印了。”
“那么,什么样的一棵大树才能使普天下人不去追求仁义礼智而自然道德高尚呢?”
“那就是至德之世。在人类的早期,还没有出现圣人,也没有出现强盗。那时候,人们的行为就象童子游玩一样无所yù求,而不象当今时代的人营营碌碌。他们的眼光专一而精纯,不象当今时代的人那样狡猾。那时候,山间没有道路,水上没有舟桥,村庄之间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人与各种动物和睦相处,互不侵犯,因此,拖住老虎的尾巴游玩,老虎并不伤人,爬上树去看一看喜鹊的窝巢,喜鹊也不害怕。那时候,没有君主与民众之分,没有君子小人之分,谁也不欺侮谁,谁也不压迫谁。人们的本xìng是纯朴的、无yù的,因此是十分高尚的。”
听了这一席话,庄周一跃而起,将琴搁置一旁,抓住渔父的手,激动地说道:
“先生,几年以来,我一直在怀疑圣人所传的仁义道德,但是,总被人们认为是狂妄无知。我今天可算找到知音了!你说的这些话与我想的不谋而合。您又告诉我至德之世,这与我所向往的天下也合若符契。先生,您可是真正的圣人啊!”
渔父说:“我的这种思想,被当今天下的人们认为是迂腐无用。我已经整整三十年没有向人们说过这些了。今天,我听见了你的歌声,在无意中找到了一位少年知音。你不要称我先生,我们做一对忘年之jiāo吧。”
与老渔父的结识,是庄周青年时代的一件大事,从此以后,庄周对那所本来就不感兴趣的学校更加厌恶了。但是,在老母的督促下,他不得不到学校去虚应差事,一有机会,他就跑到丛林中渔父那简陋的茅屋中聊天。一老一少,促膝而谈,其乐无穷。庄周从渔父那儿学到了儒家经典以外的许多历史知识、自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