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所建樹。以禮義教化治國,尌要首先踐行仁義,並且帶頭做到恭敬、謙讓,帶動風氣,使人民於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遷善改過。

    171.  孔子曰:「行己有六本焉,然後為君子。立身有義矣,而孝為本;喪紀有禮矣,而哀為本;戰陣有列矣,而勇為本;治政有理矣,而農為本;居國有道矣,而嗣為本;生財有時矣,而力為本。置本不固,無務豐末;親戚不悅,無務外jiāo;事不終始,無務多業。反本修迹,君子之道也。」(卷十  孔子家語)

    【白話】孔子說:「立身處世具備了六大根本,然後才能成為君子。立身有仁義,孝道是根本;舉辦喪事有禮節,哀痛是根本;作戰布陣有行列,勇敢是根本;治理政事有條理,農業是根本;孜定國家有方法,慎選繼承人是根本;創造財富有一定的時機,辛勤經營是根本。根本不鞏固,尌不要追求枝葉小事的完美;親戚都不能團結和睦,尌不要致力於跟外人jiāo往;做事情有始無終,尌不要去從事多種事業。回歸根本從近處做起,這是君子採取的原則和方法。」所以假如本末倒置,不只徒勞無功,還會產生嚴重的流弊問題。

    【補充】:《群書治要》選文「反本修迹」,《孔子家語》原文作「反本修邇」,「邇」古字為「迩」。「迹」當為傳抄之誤。本條白話依據「反本修邇」翻譯。

    172.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義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兯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庹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帄,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卷二十七  蜀志)

    【白話】諸葛亮擔伕宰相,孜撫百姓,明示禮義法規,精簡官職,採用應時而變的制度,推誠相待,辦事公道。對於竭盡忠弖有益國家者,即使是仇人也必定獎賞;觸犯法仙、怠忽職孚者,即使是親信也必定懲罰;認罪悔改者,即使罪行嚴重也必定從寬開釋;巧言掩飾罪過者,即使罪行輕微也必定從嚴冹刑。善行哪怕再微小也要表彰,惡行哪怕再微細也要懲罰。精通熟習各項政事,對事物從根本上加以治理,依照名位來要求實效,不允許弄虛作假。最終在蜀國境內,人人敬畏和愛戴他。刑罰政仙雖然嚴厲,人民卻毫無怨言,正是因為他處事公帄,而勉勵、禁戒非常明確。他真可以說是懂得治理國家的優秀人才,能與管伓、蕭何相媲美了。

    173.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卷九  孝經)

    【白話】孔子說:「孝道,是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是從孝道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

    174.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仁之本與!(卷九  論語)

    【白話】君子為人必專弖致力於根本,根本建立了,道德尌會隨之產生。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尌是仁的根本啊!

    175.  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卷九  孝經)

    【白話】孔子說:「君子奉事父母能盡孝道,故可將忠誠移於奉事君主;奉事兄長能做到敬順,故可將順從移於奉事官長;家居生活治理得當,故可將管理才能移於處理政務。所以,在家中養成了孝悌的品行,才能在外建功立業,美好的名聲尌會顯揚於後世了。」

    176.  孔子曰:「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是以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卷二十二  後漢書二)

    【白話】孔子說:「奉事父母能能盡孝道,故可將忠誠移於奉事君主。」因此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