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周正色,而饰。”郭云“以帛练为旒,因其文章,不复画之。《周礼》云:通帛为旃”者,以因其文章,与《周礼》通用绛帛,随义立名,其实一也,故引为证。○“旌濉闭撸九旗之名虽异,旌逦之总称,故以此题之。案祭名、讲武、旌澹俱非天类,而亦在此者,以皆王者大事。又祭名则天曰燔柴,讲武则类於上帝,旌逶蛉赵挛常。他篇不可摄,故系之《释天》也。

    ●卷七·释地第九

    [疏]“释地第九”。○释曰:案《说文》云:“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yīn为地,万物所陈列也。”《白虎通》云:“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佼易、变化,含吐应节也。”《释名》云:“地,底也。其体在底下,载万物也。”《礼统》云:“地,施也,谛也。应变施化,审谛不误也。”此篇释地之所载四方、中国州、府、陵、薮之异,故曰“释地”。

    两河间曰冀州,(自东河至西河。)河南曰豫州,(自南河至汉。)河西曰逯荩(自西河至黑水。○澹於用反。)汉南曰荆州,(自汉南至衡山之阳。)江南曰杨州,(自江南至海。)济、河间曰衮州,(自河东至济。)济东曰徐州,(自济东至海。○济,子礼切。)燕曰幽州,(自易水至北狄。)齐曰营州。(自岱东至海,此盖殷制。)九州。

    [疏]“两河”至“九州”。○释曰:此释九州之名及其界域也。○“两河间曰冀州”。注“自东河至西河”。○释曰:《周礼·职方氏》云:“河内曰冀州。”《禹贡》不说境界。孔安国云:此州帝都,不说境界,以馀州所至,即可知。以其《禹贡》“衮州”云济、河,自东河以东也;“豫州”云荆、河,自南河以南也;“雍州”云西河,自西河以西也。明东河之西,西河之东,南河之北,是冀州之境也。言东河、西河、南河者,皆据帝都冀州而言也。案,《禹贡》导河自积石、龙门,南流谓之西河。至于华yīn,折而东,经底柱、孟津、过洛溃皆东流,谓之南河。至于大亻丕,折而北流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谓之东河。此惟云两河者,从可知。李巡曰:“两河间其气清,厥xìng相近,故曰冀。冀,近也。”○“河南曰豫州”。注“自南河至汉”。○释曰:《职方》与此同。《禹贡》云:“荆、河惟豫州。”孔安国云:“西南至荆山,北距河水。”以其荆山在荆州,汉水所经,故文不同,其实一也。李巡云:“河南其气著密,厥xìng安舒。故曰豫。豫,舒也。”○“河西曰逯荨薄Wⅰ白晕骱又梁谒”。○释曰:《周礼》“正西曰雍州”。《禹贡》云:“黑水、西河惟雍州。”孔安国云:“西距黑水,东据河。”案,郦元《水经》黑水出张掖(又鸟)山,南流至敦煌,过三危山南流入於南海。然则雍州之境,东据龙门、河西距此黑水也。李巡云:“河西其气蔽壅,厥xìng急凶,故曰雍。雍,壅也。”兼得梁州之地,西北之位,阳所不及,yīn壅也。○“汉南曰荆州”。注“自汉南至衡山之阳”。○释曰:《周礼》“正南曰荆州”。《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孔安国云:“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言北据荆山,则至汉水也。李巡曰:“汉南其气燥,刚禀xìng︹梁,故曰荆。荆,︹也。”《释名》以为取荆山之名。荆,警也。南蛮数为寇逆,常警备也。○“江南曰杨州”。注“自江南至海”。○释曰:《周礼》“东南曰杨州”。《禹贡》:“淮、海惟杨州。”孔安国云:“北据淮,南距海。”然则杨州之境,跨江北至淮。此云江南者,举远大而言也。李巡曰:“江南其气躁劲,厥xìng轻杨。”《太康地记》云:“以杨州渐太阳位,天气奋扬,履正含文,故取名焉。”○“济、河间曰衮州”。注“自河至济”。○释曰:《周礼》“河东曰衮州。”《禹贡》:“济、河惟衮州。”孔安国云:“东南据济,西北距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