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博综,遂为晚明诸遗老治学为人共有之风格。诸老大抵皆少历艰苦,晚臻耋寿。(如夏峰年九十七,梨洲八十五,二曲七十九,船山七十四,亭林、习斋皆七十。)此皆民族之元气,岿然独存于凶丧耗散之余。彼辈莫不有体有用,形成多方面圆满完整之人生。其为人立身与成学著书、皆卓然有以起后世之敬慕。北宋诸儒无其刚毅,东汉诸儒无其博实。实中国学术史上一段极有光辉之时期也。(关于诸儒学术详情,请阅拙著《近三百年学术史》。)】而清廷虽因势乘便,以一时的兵力,攫夺到中国全国的疆土,亦终不能不顾忌到社会上文化的和平势力,而公开解放其政权。【此即蒙古与满州易地而处,亦不得不然。明末南方一般文化传播,较之南宋已远过;而北方的文化情形,在明代三百年统冶下,较之辽、金沿袭下来的北方,亦不可同日而语。故纵使蒙古人在明末入主中国,恐亦不能不学满洲人的办法。】

    清初诸帝努力汉化的程度,亦相当可赞美。

    尤其如康熙之好学。年十七、八时、以读书过勤咯血,犹不肯废。初,讲官隔日进讲,帝令改按日进讲。三藩变起,帝犹不肯废进讲之制。修葺宫殿,则移居瀛台,仍令讲官进讲。二十三年南巡,泊燕子矶,夜至三鼓,犹不辍诵。于天文历算,皆所通晓,为清代帝王中第一人。

    而屈膝清廷的中国士人,因遗民榜样摆在一旁,亦足使他们良心时时发露,吏治渐上轨道。【师生如孙夏峰之于汤潜庵,朋友如吕晚村之于陆稼书,亲戚如顾亭林之于徐乾学兄弟,此等举不胜举。】清初的政治情况,所以比较明中叶以下犹算差胜者在此。然言世运物力,则实在清不如明。康熙五十年所谓盛世人丁者,尚不及明万历时之半数。

    康熙五十年各直省丁口数:

    省名人数备注直隶3,274,870较万历减99万余。(按:万历六年各省人口统计已详前)奉天83,450吉林33,025山东2,278,595较万历减335万余。又屯丁26,210山西1,727,144较万历减355万余。又屯丁33,219河南3,094,150较万历减209万余。江苏江苏较万历减641万余。江宁布政司1,056,930又屯丁33,032苏州布政司1,599,535又屯丁813安徽1,357,829又屯丁40,855江西2,172,587较万历减368万余。又屯丁2,179福建706,311较万历减101万余。又屯丁20,426浙江2,710,312较万历减243万余又屯丁4,277湖北433,943较万历减362万余。【连湖南合计】又屯丁719湖南335,034又屯丁1,290陕西2,150,696较万历减187万余。【连甘肃合计】又屯丁106,693甘肃368,525(民屯)四川3,802,689较万历增70余万。(按:各省人口,惟此一处较万历为增)广东1,142,747较万历减388万余。又黎丁1,182又屯丁6,736广西210,674较万历减97万余。云南145,414较万历减129万余。又军丁29,893又舍丁8,394贵州37,731较万历减25万余。

    在长期丧乱凋残之余,社会秩序,以比较容易维持。

    循而久之,社会元气渐复,清室的帝王便不免渐渐骄纵起来。【如乾隆已不能如康熙、雍正之cāo心深虑。】

    而一辈士人则事过境迁,亦渐渐的腐化。

    二、乾嘉盛世之学风

    那时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

    江、浙一带,本为南宋以下全国经济文化最高的结集点,亦即是清初以来对满清政权反抗思想最流行的所在。

    他们以鄙视满清政权之故,而无形中影响到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