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时,七十者可以食ròu矣。百亩之田,勿夺
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
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ròu,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0〕”
〔1〕惛,与昏同。〔2〕恒,胡登反,常也。产,生业也。恒产,可常生之业也。恒心,人所
常有之善心也。士尝学问,知义理,故虽无常产而有常心。民则不能然矣。〔3〕辟,与僻同。
〔4〕罔,犹罗网,欺其不见而取之也。〔5〕焉,於虔反。〔6〕畜,许六反。下同。〔7〕轻,
犹易也。此言民有常产而有常心也。〔8〕此所谓无常产而无常心者也。赡,足也。治,平声。
凡治字,为理物之义者,平声;为已理之义者,去声。后皆放此。〔9〕盍,何不也。使民有
常产者,又发政施仁之本也。说见下文。〔10〕此言制民之产之法也。赵氏曰:“八口之家,
次上农夫也。此王政之本,常生之道,故孟子为齐、梁之君各陈之也。”杨氏曰:“为天下者,
举斯心加诸彼而已。然虽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者,不行先王之道故也。故以制民之产告
之。”此章言人君当黜霸功、行王道,而王道之要,不过推其不忍之心,以行不忍之政而已。
齐王非无此心,而夺于功利之私,不能扩充以行仁政。虽以孟子反复晓告,精切如此,而蔽固
已深,终不能悟,是可叹也!音见前章。
梁惠王章句下
梁惠王章句下
庄暴〔1〕见孟子,曰:“暴见于〔2〕王,王语〔3〕暴以好〔4〕乐,
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
幾〔5〕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6〕,
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
齐其庶幾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7〕。”曰:“可得闻与〔8〕?”曰:“独
乐乐,与人乐乐,孰乐〔9〕?”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
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10〕。”“臣请为王言乐〔11〕。今王鼓
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12〕,举疾首蹙頞〔13〕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鼓乐,夫〔14〕何使我至于此极〔15〕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
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16〕之美,举疾首
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
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17〕。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
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无疾病与〔18〕?
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
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
同乐也〔19〕。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20〕”
〔1〕庄暴,齐臣也。〔2〕“见于”之见,音现。下“见于”同〔3〕语,去声。下同。〔4〕
好,去声。篇内并同。〔5〕庶幾,近辞也。言近于治。〔6〕变色者,惭其好之不正也。〔7〕
今乐,世俗之乐。古乐,先王之乐。〔8〕“闻与”之与,平声。〔9〕“乐乐”,下字音洛。
“孰乐”,亦音洛。〔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