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én矣。然而论其大成,则不止于此。若今
之chéng rén,有忠信而不及于礼乐,则又其次者也。”又曰:“臧武仲之知,非正也。若文之以礼
乐,则无不正矣。”又曰:“语chéng rén之名,非圣人孰能之?孟子曰:“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如此方可以称chéng rén之名。”胡氏曰,“‘今之chéng rén’以下,乃子路之言。盖不复‘闻斯行之’
之勇,而有‘终身诵之’之同矣。”未详是否?
〔1〕公叔文子,卫大夫公孙拔也。公明姓,贾名,亦卫人。文子为人,其详不可知,然必廉
静之士,故当时以三者称之。〔2〕厌者,苦其多而恶之之辞。事適其可,则人不厌,而不觉
其有是矣,是以称之或过,而以为不言、不笑、不取也。然此言也,非礼义充溢于中、得时措
之宜者不能。文子虽贤,疑未及此。但君子与人为善,不yù正言其非也,故曰:“其然,岂其
然乎?”盖疑之也。
子曰:“臧武仲以防〔1〕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2〕君,吾不信也。”〔3〕
〔1〕防,地名,武仲所封邑也。〔2〕要,平声,有挟而求也。〔3〕武仲得罪奔邾,自
邾如防,使请立后而避邑。以示若不得请,则将据邑以叛,是要君也。范氏曰:“要君者无上,
罪之大者也,武仲之邑,受之于君。得罪出奔,则立后在君,非己所得专也。而据邑以请,由
其好知而不好学也。”杨氏曰,“武仲卑辞请后,其迹非要君者,而意实要之。夫子之言,亦
《春秋》诛意之法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1〕
〔1〕晋文公,名重耳。谲,古穴反,诡也。齐桓公,名小白。二公皆诸侯盟主,攘夷狄以尊
周室者也。虽其以力假仁,心皆不正,然桓公伐楚,仗义执言,不由诡道,犹为彼善于此。文
公则伐卫以致楚,而yīn谋以取胜,其谲甚矣。二君他事亦多类此,故夫子言此以发其隐。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1〕”
子曰:“桓公九〔2〕合诸侯,不以兵车〔3〕,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
仁!〔4〕”
〔1〕纠,居黝反。召,音邵。按《春秋传》,齐襄公无道,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及无知
试襄公,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鲁人纳之,未克,而小白入,是为桓公。使鲁杀子纠而
请管、召,召忽死之,管仲请囚。鲍叔牙言于桓公以为相。子路疑管仲忘君事讎,忍心害理,
不得为仁也。〔2〕九,《春秋传》作“纠”,督也,古字通用。〔3〕“不以兵车”,言不假
威力也。〔4〕“如其仁”,言谁如其仁者,又再言以深许之。盖管仲虽来得为仁人,而其利
泽及人,则有仁之功矣。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1〕”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2〕诸侯,一匡天下〔3〕,民到于今受其赐。微〔4〕管
仲,吾其被髮左在〔5〕矣。岂若匹夫匹fù之为谅〔6〕也,自经〔7〕于沟渎
而莫之知〔8〕也。”
〔1〕与,平声。相,去声。子贡意:不死犹可,相之则已甚矣。〔2〕霸,与伯同,长也。〔3〕
匡,正也。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4〕微,无也。〔5〕被,皮寄反。衽,而审
反,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