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又更上危巅。回指归去路,相将入翠烟。

    陈抟回到家中,忽然念这四句诗出来,父母大惊!问道:“这四句诗,谁教你的?”陈抟说其缘故,就怀中取出书来看时,乃是一本《周易》。陈抟便能成诵,就晓得八卦的大意。自此无书不览,只这本《周易》,坐卧不离。又爱读《黄庭》、《老子》诸书,洒然有出世之志。十八岁上,父母双亡。便把家财抛散,分赠亲族乡党。自只携一石挡,往本县隐山居住。梦见毛女授以炼形归气、炼气归神、炼神归虚之法,遂dú而行之,足迹不入城市。粱唐士大夫慕陈先生之名,如活神仙,求一见而不可得。有造谒者,先生辄侧卧,不与jiāo接。人见他鼾睡不起,叹息而去。

    后唐明宗皇帝长兴年司,闻其高尚之名,御笔亲书丹谣,道宫招之。使者络绎不绝,先生违不得圣旨,只得随使者取路到洛阳帝都,遇见天子,长揖不拜,满朝文武失色,明宗全不嗔怪。御手相搀,锦墩赐坐,说道:“劳苦先生远来,朕今得睹清光,三生之幸。”陈抟答道:“山野鄙夫,自比朽木,无用于世。过蒙陛下来录,有负圣意,乞从赐放归,以全野xìng。”明宗道:“既荷先生不弃而来,朕正yù侍教,岂可轻去?”陈抟不应,闭目睡去了。明宗叹道:“此高士也,朕不可以常礼持之。”乃送至礼贤宾馆,饮食供帐甚设。先生一无所用,早晚只在个蒲团上打坐。明宗屡次驾幸礼贤馆,有时值他睡卧,不敢惊醒而去。明宗心知其为异人,愈加敬重,yù授以大宫,陈抟那里肯就。

    有丞相冯道奏道:“臣闻:七情莫甚于爱yù,六yù莫甚于男女。方今冬天雨雪之际,陈抟独坐蒲团,必然寒冷。陛下差一使命,将嘉酝一樽赐之;妙选美女三人,前去与他情酒暖足。他若饮其酒,留其女,何愁他不受宫爵矣!”明宗从其言,于宫中选二八女子一人,美丽无比装束华整,更自动人。又将尚方美酝一樽,道内侍宣赐。内侍口传皇命道:“宫家见天气苛冷,特赐美酝消道;又赐美女与先生暖足,先生万勿推辞。”只见陈抟欣然对使开樽,一饮而尽:送来美人,也不推辞。内侍入宫复命,明宗龙颜大悦。次日,早朝己毕,明宗即差冯丞相亲诣礼贤馆。请陈抟入朝见驾。只等来时,加宫授爵。冯丞相领了圣旨,上马前去。你道请得来,请不来?正是:神龙不贪香饵,彩风不入雕笼。冯丞相到礼贤宾馆看时,只见一个美女,闭在一司空室之中,己不见了陈抟。问那美女道:“陈先生那里去了?”美女答道:“陈先生自饮了御酒,便向蒲团睡去。妾等候至五更方醒。他说:‘劳你们辛苦一夜,无物相赠。’乃题诗一首,教妾收留,回复天子。遂闭妾等于此室,飘然出门而去,不知何往。”冯丞相引着一个美人,回朝见驾。明宗取诗看之,诗曰:

    雪为肌体玉为腮,多谢景王送得来。处士不兴巫峡梦,空烦神女下阳台。

    明宗读罢书,叹息不己。差人四下寻访陈抟踪迹,直到隐山旧居,并无影响。不在话下。

    却说陈抟这一去,直走到均州武当山。原来这山初名太岳,又唤做太和山,有二十七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是真武修道、自曰升天之处。后人谓:“此山非真武,不足以当之。“更名武当山。陈抟至武当山,隐于九石岩。忽一日,有五个自须老爱来问《周易》八卦之义。陈抟与之刽晰微理,因见其颜如红玉,亦问以导养之方。五老告之以蛰法。怎唤做蛰法?凡寒冬时令,天气伏藏,龟蛇之类,皆蛰而不食。当初,有一人因床脚损坏,偶取一龟支之。后十年移床,其龟尚活,此乃服气所致。陈抟得此蛰法,遂能辟谷。或一睡数月不起。若没有这蛰法,睡梦中腹中饥饿,肠鸣起来,也要醒了。陈抟在武当山住了二十余年,寿已七十余岁。忽一日,五老又来对陈抟说道:“吾等五人,乃曰月池中五龙也。此地非先生所栖,吾等受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