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谓之蹷;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中有枳首蛇焉。此四方中国之异气也。──五方。斋
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坰。主
下湿曰隰,大野曰平,广平曰原,高平曰陆,大陆曰阜,大阜曰陵,大陵曰阿。可食者曰原,陂者曰阪,下者曰隰。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野。斋
东至于泰远,西至于邠国,南至于濮铅,北至于祝栗,谓之四极。主
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知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古
岠齐州以南,戴日为丹穴,北戴斗极为空桐,东至日所出为大平,西至日所入为大蒙。太平之人仁,丹穴之人智,大蒙之人信,空桐之人武。──四极。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十、释丘
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再成锐上为融丘,三成为昆仑丘。斋
如乘者乘丘,如陼者陼丘。主
水潦所止,泥丘。方丘,胡丘。知
绝高为之京,非人为之丘。古
水潦所还,埒丘。上正,章丘。斋
泽中有丘,都丘。当途,梧丘。主
途出其右而还之,画丘。知
途出其前,戴丘。途出其后,昌丘。古
水出其前,渻丘。水出其后,沮丘。斋
水出其右,正丘。水出其左,营丘。主
如覆敦者,敦丘。逦迤,沙丘。知
左高,咸丘。右高,临丘。前高,旄丘。后高,陵丘。偏高,阿丘。古
宛中,宛丘。丘背有丘为负丘。左泽,定丘。右陵,泰丘。斋
如亩,亩丘。如陵,陵丘。丘上有丘为宛丘。主
陈有宛丘,晋有潜丘,淮南有州黎丘。知
天下有名丘五,三在河南,其二在河北。──丘。古
望厓洒而高,岸。夷上洒下,不漘。斋
隩、隈,厓内为隩,外为隈。主
毕,堂墙。重厓,岸。岸上,浒。坟,大防。知
涘为厓。穷渎,汜。谷者,[1234]。──厓岸。古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十一、释山
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知
山三袭,陟。再成,英。一成,坯。古
山大而高,崧。山小而高,岑。锐而高,峤。卑而大,扈。小而众,岿。斋
小山,岌。大山,峘。主
属者,峄。独者,蜀。上正,章。宛中,隆。山脊,冈。未及上,翠微。山顶,冢。古
崒者厜<厂义>。斋
山如堂者,密。如防者,盛。主
峦,山堕。重甗,隒。知
左右有岸,厒。古
大山,宫。小山,霍。小山别,大山鲜。山绝,陉。斋
多小石,磝。多大石,{闶瘆。多草木,岵。无草木,峐。主
山上有水,埒。夏有水,冬无水,泶。知
山豄无所通,谿。古
石戴土谓之崔嵬,土戴石为砠。斋
山夹水,涧。陵夹水,澞。山有穴为岫。主
山西曰夕阳,山东曰朝阳。知
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高为中岳。古
梁山,晋望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十二、释水
泉一见一否为瀸。古
井一有水一无水为瀱汋。斋
滥泉正出。正出,涌出也。主
沃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