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那一群人呼呼喝喝的进了王府,于老先生才摇头:“家有恶邻,倒是让贤父女看笑话了。”说着,又冲着阿黛道:“丫头,没伤到吧。”
“没。”阿黛摇摇头,随后却道:“居不必无恶邻,会不必无损友,惟在自持则两得之。”
这句话是明朝陈继儒所编的《小窗幽记》里面的一句。
刚才说安大哥时,于老先生说到自持二字,而以于老先生之能,真要在乎恶邻,搬个家不算什么难事,而如今却依然比邻而居,自显得是老先生自持守心,任何外物已不足以影响老先生了,阿黛正是借这一句话赞扬于老先生不为外物所扰,自持守心的功夫。
“这丫头,兰心惠质。”于老先生哈哈大笑,随后提着yào回屋里为老伴煎yào去了。
……
感谢寂寞疯人院的桃花扇,谢谢支持!!!!!!
第二十八章 天道既是人道
“于老夫人如今身体怎么样?”回家的路上,王继善问阿黛道。
“大伯说了,多年的忧思成疾,这病也只能是养着,心情好,身体就会好一点,心情不好,身体就会跟着不好。”阿黛回道。
“唉……”王继善叹了口气。
“爹,不是说,于老先生身边还有一个外孙的吗?”当年,于老先生手持打王鞭,从恭王府把于小姐唯一的孩子接了出来,便一直养在身边,只是几次送yào,阿黛却从未见过这位。
“哦,那位公子在边塞为将。”王继善道。
“哦。“阿黛点点头。
边塞为将啊,不由的,阿黛心头又浮起了那夜入梦的情形。
边塞小城,狼烟四起,草原幽谷,火光冲天,冷面将军血染剑的情形。
“对了,你以后若是来送yào,不要提起这位公子。”这时,王继善又叮嘱的道。
“为什么?”阿黛更奇怪了。
“这位公子当年得于老先生亲传,文采飞扬,以十八岁之龄成为杭州府的解元,君子六艺,无一不精。可不料,他高中解元后,却回到了恭王府,认了恭王妃为嫡母。据说,当年,于家小姐,也就是皇上亲封的月华夫人,就是死在恭王妃的手里的。当时,听到消息的于老夫人吐血三升,若不是你大伯救的及时,差点就死了,由此,于老先生已将这位公子赶出了家门,不认这个外孙了。”王继善道。
“哦,我晓得了,我一定不提。”阿黛连连点头,没想到这里面竟然还有这么一出。
虽然恭王府的许多事情老爹并没说太清,或者老爹根本也就是不知内情,但前世,阿黛看多了网上的宅斗文,恭王府的事情早就被她脑补成一场宅斗大戏了。
传闻恭王妃入府多年,一直未有身孕,直到月华夫人被抢进了王府,恭王才得一子,而第二年,恭王妃亦得一子,因此人人都传,这是月华夫人带来的好运,据传恭王待月华夫人甚好,这样的事情,做为王妃肯定是不能容忍的,而最终王妃笑到了最后。
只是这位公子,六岁被于老先生带回来,又一直教养在身边,凭着于老先生的风骨当不至于教养出一个狼心狗肺的东西啊,这举动还真是费人思量。
不过,再费人思量也不关她的事情,她如今只是一户清贫人家的三闺女,嗯,清贫的现状正在改变,老爹有望成为秀才,大哥正在发财的路上。
午时,王老爹在屋里休息,养足了精神晚上打更。
阿黛则搬了椅子坐在门口,小巷子里通风,最是凉快,如今的天气,渐渐有些热了。
隔壁的聂小倩坐在门口,正陪着宁母聊天乘凉。
大嫂孟氏本就是懒的动的,亦早早的坐在门口,此时凑趣的问宁母,什么时候让聂小倩进门,宁母支支呜呜的,聂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