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的空气,即使高原已经冰天雪地、寒风凛冽,这里依然山青水碧、春意盎然。
这里是真正的香格里拉。几乎与世隔绝的世界里,有远处的雪山护卫着安宁,有溪水和草场养育着生命,甚至有密密的森林出产罕有的宝物。这里的人平和而热情,过着自给自足的悠然生活。
这一切,仿佛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jiāo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为何世人心中的至美处所,都是那与世隔绝的地方?后来细想,原是那无所争执的悠闲,才可孕育出理想中的桃源。昔日老子宣扬“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却被世人的野心嗤之以鼻。人们在权势的争斗中,烦恼莫名,这才怀念起那无忧无虑的境界。世外桃源,能让世人逃避烦忧,是精神的慰藉。
人们都迫切地,寻找那隐世的佳境。南阳的高士刘子骥,为桃源耗尽心力,寻之不得郁郁而病。陶渊明则找了一处山野,过优哉游哉的世外生活。希尔顿的小说,让更多的西方人,加入到了世外桃源的寻访行列中。
可一切的美好,皆在桃源中人的一句话:“不足为外人道也。”不与外界打jiāo道,是保持其至美的关键。
所以,太守和刘子骥都找不到桃源,希尔顿和西方的探险家也找不到香格里拉。只有永不被世间的污浊沾染的处所,才能保持至美。想来,这些至美之地,也在竭力保护自己的纯粹。
门隅,就是这样纯粹的处所。密林与山石阻挡了世人的脚步,只有坚强的门巴人能够在此生活。他们享有这里的山水,享有这里的富饶。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墨脱,是这里的极端。政府为了改善这里的贫穷,一次又一次地修建道路,道路却一次又一次地被山洪、泥土所毁。当外人为一睹这世外的桃源,千里跋涉,气喘吁吁时,门巴人却帮他们背着重物,轻巧地翻山越岭。这是他们的天地,不是我们的花园。
门隅的其他地方,也在如此保持着自我。在西藏,这里的道路是最艰难的,随时受到山洪、泥石流、冰雪的阻碍。自然每得逞一次,这里就会获得一时的安宁。这就使得这片天地,到了现在也还能保持一种原始的美。
阿旺嘉措就生活在这样的至美中。他与邻里相亲,与天地作伴。他在自由的天地中生长,享受着父母的疼爱。这里的一切都那么真,那么纯,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利益纷争,生活就是铺卷的诗画,随xìng的浪漫,浸润着阿旺嘉措的身心。如果此时,他心中有不动的须弥山,那须弥山所代表的,定是这美满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使他和其他的转世灵童不同。那些早早就被认定为转世灵童的孩子,早早便被送入佛寺学习。桑结嘉措的野心,使阿旺嘉措享受了更多世俗的生活。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童年的经历将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而阿旺嘉措世俗的童年,也决定了他的一生,将是充满世俗浪漫的一生。
不知道这是幸,还是不幸。当阿旺嘉措和父母、朋友们一起欢唱属于他们的歌时,他未曾想到,诗歌将成就他的一生,也将毁灭他的一生。
第3章 不平衡的杆秤
天空的白云,悠闲地聚散。地上的牛羊,不紧不慢地吃草。这个世界的时间,仿佛放慢了,一切闲适得可以没有时间的概念。阿旺嘉措爱极了这里,这里不仅有他爱的阿妈阿爸,还有他最好的伙伴,更有无限的自由。这是任他游玩的世界。
每个有着快乐童年的孩子,都极其眷念童年的时光。没有忧虑,没有负担,只有尽情玩耍的天空。现在的儿童节,总有一帮大人相约了去过节。做迷藏,摸鱼虾,丢手绢,升红旗……一切童年中最快乐的事,都可以在此时来回味。
但,这是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