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个秘方,来治疗同类所有的疾病,不懂得病机,不懂得辨证,不也和那个刻舟求剑的楚人一样愚蠢吗?

    我们面对所有好的经验,都应该去分析疾病的病机、临证的布局,用yào的思路,这样才能够避免犯刻舟求剑的错误,才能真正体会中医的精髓。

    网络求医绝不可取

    可能很多朋友会说,这样的错误我是不会犯的。我都是在医生网诊后才会服yào的。

    是的,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人与人的沟通也更容易。在这个庞大的虚拟世界里,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信息,可以购物,可以聊天,可以做许多事情,当然我们也可以网络求医。

    一些患者身体不适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去医院,而是寻求网上咨询,到各个医学专业网站发帖咨询,征求大家的意见,这样的咨询方式,可以获得一些专业人士的建议,患者心理上得到安慰,同时试着别人提供的治疗方yào,有时还真能治病,于是慢慢成为一种求医问诊的方式。而许多长期受疾病困扰的患者,在四处求医无果的时候,都希望能通过网上,找到妙手回春的医生,给开一个处方,治好疾病。

    看起来,这种方式是安全而方便的,其实不然。

    网络求医不能代替现实的看病。且不说在网络上,作为患者根本无法了解医生的资质,也许在电脑的那边给你提供咨询意见的只是一个医学爱好者,而且网络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提出的意见可能是相反的,反而让患者无所适从。更重要的问题是任何人的疾病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网络提供的资料只是患者单方面对病情的描述。这种描述因患者主观感觉不同,而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

    也有些患者说:“我不是从网上下载了问诊单,按照问诊单上的内容详细填写了吗?”

    可是再详细的问诊单也只能代表四诊资料中的一部分,脉象的感受各不相同,同一个病人,不同的医生,可能切脉的结果各不相同,问诊单上所提供的脉象那只能算是你的理解,而不是医生的诊脉结果。

    中医看病,需要四诊合参,望闻问切,缺一不可,单靠问诊,是无法提供完整的病历资料的。你站在医生面前,他望上你一眼,在医生的脑海中,就建立了一个框架,这个病人身体状况、发育状况、气色、有无神采……这些东西不是问诊单能描述出来的。

    经验再丰富的医生,在望闻问切四诊资料不全的情况下,也是很难开出丝丝入扣的处方,就算这次碰巧开对了,患者喝了三五天,症状改善了,处方也需要再行调整,不是一个方子喝到底的。

    就好比刻舟求剑的故事一样,船是移动的,动态的,刻个痕迹,定个方位,毫无意义。有些重病、慢xìng病,病程时间长,病机复杂,并非患者所述的头痛、身痛那么简单,一个看似简单的长期头痛,可能与五脏六腑都有关系。

    一个复杂病情,通过几句简单的陈述,就想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那是极为不妥的。

    治疗重病,如同下残棋。

    要想取胜,一步也不能错,丝丝入扣,才能解开顽固xìng症结。不然一步走错,步步皆错,错上加错,只能成为死结。

    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看病都得有依据,医者心中要有一盘棋,这盘棋就是疾病的病机,疾病当前所处的状态,疾病的发展趋势,疾病的预后。体质不同,yào材选择,用yào剂量,用yào疗程都是问题。治疗方案上,是先攻后补,还是先补后攻,还是攻补兼施?是寒者热之,还是热者寒之,还是寒热并用?

    这一切在医生用yào之前,都必须考虑得清清楚楚才能提笔开方。

    如果靠猜,靠估计,可能是什么什么,也许是什么什么,这样来建立临床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