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气,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司二yīn,开窍于耳,其华在发,在液为唾,在声为呻。
五行之间存在相生的关系,金能生水,水能生木,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这就好比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有了这个循环,人体脏腑的能量才能循环往复,如果一个环节出现了障碍,这个循环就会被打破,以致出现病理变化。上面谈到肾虚的问题是因为肺不生肾,也就是金不生水,临床中除了金不生水的病机外,还有“水不生木”“木不生火”“火不生土”“土不生金”,这都是一类的疾病,看似不相关,其实都是一个理。
水不生木导致的肝虚
金不生水会导致肾虚,水不生木则会导致肝虚!
临床上我经常碰到肝火较重的病人,患者心情不好,脾气急躁,遇事稍稍不顺,则怒火中烧,这都是肝虚的缘故。很多人会问,肝火都如此亢盛了,怎么还肝虚?
这里的肝虚,不是肝阳虚,而是肝yīn虚,中医认为“肝脏体yīn而用阳”,也就是说肝脏以yīn血为基础,以肝火为表现形式。肝脏yīn血不足,不能抑制肝阳,所以才肝火亢盛。
这就好比是一个跷跷板,一头是肝yīn,一头是肝阳,两者应该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假如一头轻了,另一头自然会下沉,就显得过重了!
在肝yīn虚的背后,其实还是肾水不足,水不足,不能滋养肝脏,所以肝脏就容易化火了。这好比自然界中,长期不下雨,土地干燥,树木得不到水分的滋养,出现枯萎一样。人体内如果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肝脏yīn血亏虚,自然也会出现肝阳上亢,阳气过剩。
因此,治疗肝阳上亢、肝火重的病人,治疗重点不是清肝火,而是补肾水,肾水足了,肝火想亢也亢不起来,这就是中医里面常说的“滋水涵木法”。
在人体,肾水不足,肝阳上亢,最常见的症状是眼睛干涩,视物模糊。这样的病人很多,到医院找西医看病,眼科常规检查大多没啥问题,治疗上也只能局部用一些眼yào水,疗效一般。其实只要补补肾水,清清肝火,自然就好了。看看明目地黄丸的配方: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yào、茯苓、泽泻、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前面六味yào,是六味地黄丸的配方,后面枸杞子补肾养肝,白芍、当归养血柔肝,菊花、蒺藜清肝,石决明镇肝。整个方子就是以补肾水为主,佐以养肝、柔肝、清肝、镇肝之品,这样肝yīn得到补养,肝阳上亢得到抑制,肝火得到清泻,自然能起到明目的效果。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