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维纳和吉尔伯特·海夫特博士写到,他们1998年在美国哥lún比亚广播公司《48小时》节目担任嘉宾时,曾讲到自己遇到过一个15岁少女艾lún。艾lún的体重只有82磅,脸色由于消瘦而显得病恹恹的,但她坚定地认为自己太胖。结果她躲避ròu食,拒绝吃饭,甚至吃点东西就去排便。.在这个孩子的病床上,采访她的电视记者请她站到一面穿衣镜前,问她能否看到自己是多么憔悴和虚弱。“我认为自己看上去有点胖。”艾lún固执地说。记者于是试着拿事实说话:“但你现在体重只有82磅呢。你认为体重这么轻也算胖吗?”艾lún聪明地答道“不”,但随后又立即说,她的确有点胖,如果再吃东西就会更胖。就这样,只要没有人密切监督,下决心不吃饭的艾lún会拔掉通过静脉注shè进食的针头。

    对家长、老师、顾问和教练来说,这是一个引以为戒的故事,它以生动的事例提醒我们,要时刻警惕那些自我意象正在强烈收缩甚至很可能随之出现自戕行为的年轻人。

    尽管如此,这个故事仍然生动证明了想象力那不可思议的力量。一个人可以利用消极想象无限放大自身某个缺点的重要xìng,或者外界对这一缺陷的反应,甚至会走向自杀之路!同样,一个人也可以用自身积极的想象去“修饰”对自身力量和机遇的理解,从而干成一番最引人瞩目的伟业。

    “催眠术”的秘密

    20世纪50年代,西奥多·色诺芬·巴勃尔博士对催眠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华盛顿特区美国人大学心理学系工作期间,以及在与位于哈佛的社会关系实验室合作期间,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研究。他在《科学文摘》杂志中撰文说:

    我们发现,催眠主体只有在相信催眠师的话千真万确时,才能做出让人吃惊的事情来……当催眠师引导主体到达某种境界,使后者相信催眠师的话是正确的言论时.主体健全由于想法和信念的变化而表现出异常行为。

    催眠现象似乎总那么神奇,因为人们始终难以理解信念怎能造成如此反常的举动。似乎总有某种更强大的东西、某种深不可测的力量或威力在起作用。

    然而,无可辩驳的事实是,当某个主体相信自己听不见声音时,他的行为表现就像他真是个聋子那样;相信自己感觉不到痛苦时,他在不经麻醉的条件下也能接受外科手术。而实际上,神奇的力量或威力并不存在。

    请注意,这篇评论发表于1958年。可如今,催眠术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接受和广泛采用的治疗手段。对许多人来说,用于减肥的催眠和自我催眠,使他们没有必要接受立竿见影的外科吸脂术,这和我对有些病人采用“精神手术”疗法而不真做手术的例子有异曲同工之处。在这些例子中,催眠就是手术刀。在牙科,催眠用于帮助患有恐惧症的病人(实际上,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治牙;而在许多情况下,事实也证明,催眠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替代手段,可以在麻醉效用不明显时取而代之。

    在儿时的历史、过去的经历和同伴的感觉与想象、自我意象以及伺服机制的关系这个问题上,我的结论是:人其实时时受到自己的自我意象催眠。许多人一辈子几乎都在某种无法辨认的催眠暗示的支配下“梦游”。在昆廷·雷诺的著作《直觉:你的秘密力量》中,作者引用一位催眠师的话说:“前来拜访的顾客,都希望我能帮他们进入一种恍惚迷离的状态,在那里安排他们的生活。其实,他们当中许多人都生活在半梦半醒之中,需要以现实作为yào方来治疗。”

    如果你小时候在一间黑暗的电梯里心惊胆战地呆过几个小时,也许在40年之后,你仍然害怕乘电梯、无法鼓起勇气走进电梯,而置那些安全数字统计、真实情况以及无数电梯使用者的证实和观察于不顾,甚至连爬上十几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