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飙升,各个城市"地王"频现。
2003年,中国出现了"非典"--每当出现大的危机,中国都会通过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来应对。这是一个规律。
2003年8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18号],也就是"18号文",将房地产业视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质起到了鼓励房地产发展的作用。从"18号文"开始,住房的公共产品特xìng被削弱,房价继续飞涨。
1998~2003年全国商品住房每平方米的价格只增加了343元。而到了全面实施"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18号文的第一年--2004年,每平方米的房价就比上年暴涨了352元。
2004年3月31日,国土资源部、国家监察部联合颁发《关于继续开展经营xìng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行监察工作的通知》,规定当年8月31日是协议出让经营xìng土地使用权的最后期限,之后所有建设用地都必须通过"招拍挂"的形式进行出让,业内称为"8·31"大限。
这意味着,货币化不容忍"漏网之鱼",房价的大涨之门,彻底打开了。
房价迎着调控上涨
中国房价飞速上涨,正是从2003年开始的,除了众所周知的因素,与中国房地产背负的新使命--吸纳超发货币是密切相关的。
看两组央行公开发布的数据:
2003年7月末("18号文"将房地产业定xìng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地位的分界点),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0.62万亿元,而到2007年12月末,M2余额已达40.34万亿元,四年增长了近20万亿!
到2009年12月末,M2余额已达60.6万亿元,短短两年时间,又增长了20万亿元!
如此天量货币的增发,如果没有房地产的吸纳,后果是难以想象的。至少,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将超过1993年、1994年。但是,这个期间通货膨胀并没有那时严重,因为,钱被固化到了房屋上面。
到2005年,房价上涨太快成为了"两会"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两会"之后,3月底,国务院出台《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把稳定房价提高到政治高度,建立政府负责制,省政府负总责,对住房价格上涨过快、控制不力的,要追究有关人责任"。
一个月后,4月27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八条"出台。余温未消,5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七部门早在4月30日即已拟好完成的《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又是一个"国八条"!
但是,房价在经过短暂的调整之后,在2005年下半年出现报复xìng上涨。以北京为例,2005年1~7月份,商品期房平均价格同比上涨了21.9%。
到2006年年初,房价继续一路飞涨,媒体声讨,民怨声起。5月17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六条"出台。仅仅12天之后,"九部委十五条"出台,对"国六条"进一步细化。
金融方面,央行两次加息。银监会于2005年7月22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的九条措施,严控房地产信贷风险。2006年,不到6个月,九部委组成的调控大军出台了不下13个房地产调控政策。
第13节:货币凶猛与房价股市之谜(13)
然而,2006年的政府调控并没能如愿地抑制住房价的上涨。2006年10月,北京以10.7%的涨幅领先全国。自2005年7月以来,北京房价连续上涨15个月。调控政策一个比一个严厉,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