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国经济的货币化在加速。
中国的货币化过程令人扼腕叹息。
货币化的深入,意味着民众承担的责任加大。
以教育为例。早在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48条中就曾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xìng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也就是说,按此纲要,到2000年,4%应该已成为财政xìng教育经费支出占比的下限。但遗憾的是,即便是18年前的目标,迄今也远没有达到。根据世界银行2001年的统计,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等高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4.8%,而哥lún比亚、古巴、约旦、秘鲁等中低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5.6%。
根据教育部财务司、《中国统计年鉴2009》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计算,2000~2009年10年间,以4%的比例为目标,则国家财政xìng教育经费支出10年累计"欠账"已达16843亿元。财政欠账留下的缺口,自然是由公众承担的。
不同的货币化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货币化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是不同的。货币化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贸易的发展、资源的配置、人口的流动,都需要依托货币化才能更好地进行。而且,西方国家的资源主要掌握在私人手中,货币化使得私人的财富增长,消费动能得到充分释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而中国的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基本上掌控在政府手中。货币化的深化对政府有双重好处。
其一,货币化意味着掌控丰富资源的各级政府变得更有钱,掌控的财富更大。以土地为例。2011年1月7日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土地出让收入逾7万亿元。在"史上最严厉房地产调控"的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成jiāo总价款2.7万亿元,同比增加超过70%。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坦言:"城市发展对土地的依赖有增无减,利益分配不合理,社会矛盾突出,土地出让制度亟待进一步改革完善。"
第11节:货币凶猛与房价股市之谜(11)
土地的货币化实质上是财富从民众手中向各级政府及相关既得利益集团手中转移的过程。
诚如徐绍史所言,"利益分配不合理"首先是城乡土地利益分配不合理:从农民手中拿地,以万元为单位;在土地市场拍卖出让,以亿元为单位,计量单位相差万倍。其次是时间分配上不合理,前一任市长可以卖出未来三任市长的地,不仅透支城市发展后劲,更透支了子孙后代权益。利益分配不合理也包括不同产业投入产出不合理,对粗放用地、低效产业的依赖,使房地产像一块海绵一样,把资本流从其他产业领域源源不断吸引过来,使新兴产业缺血失血,实体经济无利可图,而房地产领域泡沫越来越大,威胁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运行。
政府卖地的收入是直线上升的。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总收入分别为7000亿元、近1.3万亿元、9600多亿元、1.59万亿元、2.7万亿元。五年合计总收入是72500亿元!这实际上相当于对民众的隐xìng征税。
其二,在货币化过程中,由于实行了去责任化,公共开支占比下降,为政府"节省"大量财富用于投资,使得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这导致了经济结构的失衡甚至畸形。
必须找到"海绵"
货币化对中国房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货币化说白了其实就是寻找对货币进行吸纳的"海绵"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