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流通日少",因此,当时的奏章中,屡屡提及"钱荒"问题。

    金属的特xìng,竟然使得这种货币时代的政府,在某些阶段连铸钱的动力也丧失了,出现了"钱荒",这种现象在今天这个纸币满天飞的时代,看起来是多么遥远!

    开采贵金属的工具和技术落后,贵金属的生产数量比较稳定,限制了当局随便发行货币图利的机会。但是,统治者最终还是找到了简单的让货币贬值的方法:一种是让金属币所含金属小于它所代表的币值;另一种是在铸币中加进其他贱金属,导致货币"成色"下降而币值不变。作为货币发行的绝对主导者,在这方面,政府并不缺智慧。

    清政府如何解决"钱荒"问题呢?

    方法是铸造大钱。1853年3月,清政府批准铸造币面价值远远高于其实际价值的大钱。比如,当千大钱,扣除成本,净盈利约919文,为成本的11.3倍。这些措施实际上就是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变相掠夺民众的财富,缓解财政危机。钱价暴跌的结果是物价飞涨,咸丰十年的物价较之发行大钱、票钞以前,茶叶上涨5倍,猪ròu上涨6倍。第二年夏、秋间,物价再次飞涨。

    国外也有类似的例子。

    亚当·斯密写道:我相信,世界各国的君主,都是贪婪不公的。他们欺骗臣民,把货币最初所含金属的真实分量次第削减。在罗马共和国后期,罗马的阿斯,减到原价的1/24,含量名为1磅,实只半盎司;英格兰的镑和便士,现今价值大约相当于当初的1/3;苏格兰的镑和便士,大约相当于当初的1/36;法国的镑和便士,大约相当于当初的1/56。通过采用这些办法,君王和国家就能以较小量的银,表面上偿还债务,并履行各种契约。实际上,政府的债权人因此被剥夺了一部分应得的权利。

    更离谱的是,到了公元268年的喀劳狄二世时,罗马的银币含银量已经下滑到了0.02%。确切地说,应该叫镀银银币了。罗马在公元138~301年,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当时最重要的商品小麦的价格竟然上涨了200倍!这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的衰亡。

    显然,即便在金属货币时代,也不断有统治者在金属的成色、比价上做手脚,以降低货币的含金量,制造通货膨胀敛财。

    从金属货币到纸币时代

    国内外历代统治者滥发货币的冲动,在金属货币时代,毕竟还是有限制的。在降低成色的条件下,不管金属有多贱,仍然要耗费某种东西进行生产,这一成本就是对货币数量的一个限制。而纸币的数量可以按能忽略不计的成本无限地增长,所需的只是在同一张纸上印上较大的数字而已。

    在纸上多印几个"0"这种低成本的方式就可以达到掠夺民众财富的目的,这正是纸币带给我们的恶果。津巴布韦面值1亿元的纸币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说:"铸币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不断贬值的历史,或者是,铸币的金属含量不断减少,因而所有商品价格都不断上涨的历史……而这些通胀通常都是由政府制造的,政府也从中受益……最后,纸币的出现让政府获得了一种更为廉价的诈骗人民的方法。"

    尽管货币的发行往往被披上拯救危机等冠冕堂皇的外衣,但实际上,货币的滥发不仅拯救不了危机,反而产生出了更多的问题。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承认:"过去20年中,如果有哪些货币政策被证明是有效的话,那就是通货膨胀对经济造成的长期伤害将超越其对经济的短期拉动作用。"

    货币垄断之弊

    那么,为什么货币的滥发越来越严重了呢?这种现象背后的动力在哪里?

    哈耶克认为,由于政府垄断了货币的发行,必然存在滥发货币的冲动。过多的货币会使正常的市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