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种田导致的饥不饱腹能作为一种压力,逼着我更加努力地去改变现状。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它不但用于军事,在生活和学习中也能让人受益匪浅。只可惜呀,因为肚里墨水太少,总是让我在生意场上犯低级的错误。
“其实刘邦在一定程度上害了我,他的思想让我东施效颦,亵渎了我的个xìng,使我背上了‘不热爱劳动’的‘美名’呀。”
“又编了,又白话了,怎么是刘邦害的你呢?你自己懒,还为自己找理由。”王京笑了笑用话打击我。
“爸爸说了,孔子也不热爱劳动,该不是孔子也害你吧。”王凡也在一旁帮腔。
“我有事实根据。”说完我翻箱倒柜把书找出来递给王京,他读着:
汉高祖刘邦出生于一个平凡的需要用劳动来维持生活的家庭。劳动是刘邦从小就必须无休止地去做的事。面对农人都为之拼命努力的生产劳动,面对自己手中日日摆弄的农具,他的心里并没有产生多打一把粮的愿望。相反,他厌恶劳动,不愿生产作业,或者直截了当地说,他青少年时期的主导心理便是逃避劳动。能使刘邦逃避劳动的可能无外乎以下两种:或成为一个有钱有田的豪绅,对他来讲颇有些可望而不可及;或成为一个免受劳作之苦的统治机构中的一员,很明显,这是最快最便捷的途径。刘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当了一名微不足道的小吏。尽管如此,毕竟满足了他逃避劳动的愿望,在心理上得到了暂时的满足和慰藉。
但这种愿望的满足,并没有给刘邦带来更多的快乐,反而加重了他心灵上的另一种yīn影。过去,父母就责怪他不能像其兄刘仲那样多置产业,善于劳动。当小吏后,他同样不能满足父母的愿望,因而他需要证明他存在的价值,要和胞兄一较高低。他有这样的需要和动机,并常以要干一番大事的语言表现出来。这种需要的动机,实际上是对自己心理缺欠的一种补偿。
但是,这种可以用多种方式来满足的脆弱的动机还不足以激励刘邦去奋斗和拼争,他还有更强烈的动机,并强化为他的人生理想。这样的动机才促使刘邦舍生忘死,锲而不舍地去追求。这种强烈的动机造成了他心理上的强烈的不平衡,而一旦这种动机以目标实现的形式得到了满足,那么,与此密切相关的其他一些心理失衡就能一同得以消失。这就是说,刘邦在与父母兄弟关系中所产生的心理失衡状态,在他心理的主导方面激励下形chéng rén生理想,以后得到了调整。
刘邦人生理想目标的初步确定,是从他见到秦始皇出行的那一刻开始的。《史记高祖本记》记载:高祖尝游咸阳,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刘邦的志向果然不小,他就是想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而且在他的理想模式中,‘大丈夫’就等于皇帝。这对当时身为草芥小民的刘邦来说,的确可以说是惊人之语,狂妄之想了。但是,成为一个‘大丈夫’或者说当皇帝,确实激励着刘邦百折不挠的去奋斗。
刘邦从青少年起就不爱劳动,就好说“大言”,而他逃避劳动的方式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