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前两天的表现和公司的业绩,同时回答问题。中午是圆桌案例讨论。到了下午的时候,只有一半人才能够进入最后的面试。

    进入到最后的面试时,我已经感觉十分的疲惫了。老外面试官的问题无穷无尽,甚至拿出了两种护肤品让我比较分析它们的市场策略的不同,我不断地清醒地告诉自己说,这是一个压力面试,他们就是要用各种各样的问题来让你头痛,看你在疲倦之下是否能够情绪稳定、思维清晰和表达周密。终于,漫长的一小时面试结束了。我始终保持着微笑,直至走出面试室。

    开学后不久,我收到了联合利华寄来的工作offer,这是我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回想起整个过程,我觉得,一个人在找工作面试的时候,最大的秘诀真的只有一条:beyourself。只有表现一个真实的自己,才可能表现得好,才可能打动面试官,才可能让面试桌两边的双方都明白究竟工作和你适不适合。对于那些市面上流传的面试秘诀或者对某些常见问题的标准答案,我持怀疑态度。要知道,在有经验的主考官面前,没有太多经验的求职者,想掩盖与改变的弱点,往往会被加倍地放大出来。

    任羽中:

    在网站老板那里领到第一个月薪水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挣钱其实也很容易,但与此同时我决定辞职不干了,因为如果把这个时间用来读书,那我可能收获更多无价的东西;易教授给我开了一个书单,先读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再读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然后才从古希腊的经典开始一部一部读下去;到了汉城大学我才知道,原来还有比中国高考更残酷的选拔考试,原来还有比中国学生更玩命的学法。

    第八章(一)大三是关键

    如果你要问大学四年里哪一年最重要,我肯定说每一年都很重要;但如果你非要我四选一不可的话,那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大三是关键。

    失败的人可能从大一就开始萎靡不振了,而成功的人,一定都是到大三才奠定胜局。

    “大二的暑假一结束,班上绝大部分的同学就开始忙碌起来。两年的摸爬滚打已经足够让大家变得现实,我们的未来无非就是三种出路:出国深造,留在国内念研究生,或者找工作。

    北大、清华以及在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这几个学校出国风气最盛,社会上也有议论。其实如果你稍微懂一点历史,一定可以清楚地看到: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中心一直都在西方,而自容闳以降,留学生也一直在中国的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无论为个人前途还是国家需要计,出国深造都是正途。但是要想拿到美国大学的Offer,你最迟也必须从大三开始拼命了,仅仅是GRE和TOFEL两个考试,就需要付出旁人难以想像的辛劳。

    和所有做着“哈佛梦”的中国学生一样,我当然也希望能够到美国的名牌大学去念书。我认识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的一位老师,三十出头的女士,已经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但她就是下定了决心要去哈佛读Ph.D,寒假里每天都骑车跑很远去“新东方”听课。她看到我就跟我说,你现在开始努力吧,你年轻,各个方面都有优势。可我却老是犹豫,第一我感觉自己专业知识学得还太浅薄,如果把大量时间都花到英文考试上边去,那肯定很少有时间做研究,我害怕会得不偿失;第二我还是认为自己英文底子太薄,像我这样的水平,到了美国大学能听得懂老师讲课吗?

    就这样想来想去,总觉得出国没把握,而继续呆在北大读研究生似乎也不坏。于是就做了决定。可这个决定也许就是我大学生活中最糟糕的一个事情,事实上,英文基础比我差的同学,后来GRE考到了2300分;专业书念得很少的同学,也请到了最出名的教授给他写推荐信。假如我早下了决心,未必就如愿以偿,但是不会让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