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也许把我们俩的教育加在一起能够更接近“完美”。但我们可以坦然地说,我们是这个体制下的“成功者”,无论是高考,还是在大学里边的收获。羽中正在向着成为学者的路上努力地走着,我也正在与哈佛、耶鲁等名校毕业的美国学生旗鼓相当地竞争着工作的机会。

    由于各种各样的机缘对羽中来说,是因为未来做教授的打算使得他去思考大学的教育,而我则是因为不断有机会接触世界范围内最优秀的大学生,所以不得不持续地比较中国和先进国家的差异我们一直在关注着这个问题,也正是在长达5年的思考和讨论之后,这本书才水到渠成地写了出来。我们把自己的经历作为思考的载体和评论的对象,展现给读者,也给自己日后的回顾一个jiāo待。

    一直以来我都感觉,中国社会很缺乏一种分享的精神。即使在大学里,各种资源以及学生成功的个人经验都很少被拿出来共享。但我相信,人们相互竞争,最终是为了推动参与各方的“多赢”。因此,我和羽中都认为,这本书的意义,至少在于我们愿意与大家分享,愿意用自己的浅见来引起你更多、更深刻的思考。

    E-mail:

    序二:鉴别力方向感眼界

    任羽中

    Z是广州一所知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本来大家都说这个专业找工作容易,当初报志愿的时候也知道这是大热门,但而今Z却一直都在碰壁。他从大三下学期就开始读晚报的“人才”版,去每一个招聘会投简历。但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地流走,他试过的30多份工作却没有一个能够落实,甚至连面试的机会都只有三次。看见周围的同学纷纷拿到OFFER,Z愈发感到心灰意冷。他把希望寄托在公务员考试上,费了很大力气终于通过了笔试,但最终录取名单上还是没有他。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因为我没有什么特长,过去几年没做过什么兼职,也不是学生干部。我只在学校里边有几个哥们儿,别的谁也不认识……虽然生活了四年,我觉得自己还是这个城市的匆匆过客。可我的成绩不算差啊,我也有6级证书,为什么那些老板不注意我?我不知道我到底怎么了。”Z的语调非常低沉,四年前“金榜题名”时的得意,仿佛已经是一个遥远的梦。

    Z的遭遇只是一个缩影。全社会都在为大学生就业难头疼,甚至共和国的总理,每天最关心的数字也是大学生的签约率。

    “当Z兴奋地接过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他一定忘记了,随着连续数年的大规模扩招,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开始进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每一年都可以有几百万和他一样聪明的青年人进入大学校园。而在大学围墙之外,这个社会的变化又那么惊人。哪怕北大和清华的学生,也不再是注定的精英,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出类拔萃,我们就必须在校园里获得充分的锻炼。

    大学教育是自助式的教育。越是知名的学府,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就越大,你尽可以努力地做学问、做社团,也可以逃课玩“传奇”、看《色即是空》。如果不出意外,大家都能在四年以后得到一纸学历证书,但这张纸的价值和意义却大不相同。每个月40000港币的薪水或者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不会平白无故地落到谁头上,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人。

    我们敬重那些白发苍苍的教授,我们了解学术的寂寞与尊严,但我们不指望能从书本上得到有关人生的全部知识。狭隘地接受大学教育不可能使你的知识和素质有根本xìng的进步。

    于是,你不可以懵懵懂懂人云亦云,不可以坐井观天逃避挑战,你最值得依靠的只有自己,自己的头脑和勇气。

    self-educationawareness对任何一个大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或者说,我们要足够聪明,能为自己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