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对自己亲属中的年轻人却都是那样的关怀、爱护,教育方法循循善诱,令人佩服。
1978年冬,孙冶方给他的一个正在上大学的晚辈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从你的来信中,根本看不出你像一个挺进科学的勇士,倒像一个跪在神甫前仟悔的宗教徒。来信说,你决心在新的水准上开始坚持走完'人生的余途',这像我70岁老人说的话。你是máo zé dōng所说的'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怎么能成了'人生的余途'了呢?
“读你的'夜思',看来你对旧诗还有些修养,但你那种伤感主义或许是从中国封建时代那些访惶歧途的旧文人那里传染来的吧,快丢开这些。你要多读些开朗的、战斗的文学作品……”
孙冶方写这封信的时候,正是刚出狱不久,身体不好,且又忙着写他的经济专著。他的夫人洪克平总是劝他:“你身体不好,写书就够累的了,怎么尽管孩子们的这些闲事?”
“怎么是闲事?'四人帮'不仅害了我们这一代,更严重的是害了他们这一代,不管怎么能行呢?我们还能干几天?往后的日子是他们的!”
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做些贡献,是应尽的本分,无可过褒。
孙冶方
爱国情深钱伟长的成才之路
著名力学家钱伟长,本世纪初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县的一个名叫七房桥的小村庄。村子很穷,有一句俗话说:“十只黄狗九只雄,十个先生九个穷。”这话一点也不假,钱伟长一家就是在这穷苦的生活中挣扎着度日的。他的祖父是晚清秀才,一辈子不得志,只好在萧条的乡村教几个蒙重维持生计,40多岁就离开了人世。父亲和大叔靠着家学的根底,继承了祖父教私塾的衣钵。钱伟长的父亲作为长子,过早地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上奉老母,下养妻子儿女,还要教育四个弟弟。
幼年的钱伟长就懂得了父母的艰辛。在五六岁时,他就以稚嫩的肩膀承担了部分家庭生活的重担:或到田间地头挑金花菜,或到河沟里捕捞鱼虾……
7岁过后,父亲把他送进村里的一所学堂,开始了启蒙教育。小学毕业后,因家境贫苦,伟长被迫辍学。
1925年,父亲受到无锡县县立初级中学的聘请,薪水略有提高。父亲便把他带到无锡求学。先人了工商中学,后进了著名学者唐文治所开办的国家专修学校,再后,chā班到了无锡县立初中二年级。不久,又投考叔父钱穆任教的苏州中学。
在这里,他很快培养了对文史的兴趣,学习成绩名列前茅。1931年,他拿到了一生第一张毕业文凭。随后,他只身到了上海,接连参加了清华大学、jiāo通大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和浙江大学的考试。不久,他居然同时接到了这五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这时,钱伟长的叔父钱穆已到北京大学任教。他从北平来信,建议侄儿到清华读书。钱伟长接受了这一建议。清华大学根据他的考试成绩,准备把他分到中文系或历史系去,可钱伟长却坚持要学物理。
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教授感到为难了,他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身高不到一米五的学生,不解地问:“你的文学、历史考得不错,为什么一定要学物理呢?”钱伟长没有马上回答,一段往事涌上心头……
那是在上海参加完高考之后,有一天,钱伟长来到外滩散步,在公园的门口,一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挡住了去路。他觉得中国人民的尊严受到了侮辱!这帮可恨的侵略者,无耻的强盗!他心里狠狠地骂道,他们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称王称霸,不就是凭着手中的飞机大pào吗?就是从那一时刻开始,他产生了弃文学理的念头……
想到这里,他满怀歉意地对吴教授说:“我的数理化成绩的确不如文史,但我觉得学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