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依朱骏声说)。脚趾的趾就是这个止,由脚的意义转到趾的意义,这是意义缩小了。后人给止加足成趾,弄得意符重复了。从止的字都表示和脚有关的意义。下面提出三个字来讨论:

    历,本义是经过,引申为经历,阅历。

    归,本义是女子出嫁,从止,从fù省, (堆)声。《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

    步,本义是步行。甲骨文作 ,象两脚走路。《说文》有步部。

    走部也可以认为足部的分支。走字金文作 ,象人奔跑,两手摆动,下面画一只脚。《孟子·梁惠王上》:"弃甲曳兵而走。"走部都是一些与行走有关的字,如趋、赴等。下面提出三个字来讨论:

    趣,本义是疾走(快跑),和趋差不多;又解作催促(本是催人快走),和促差不多。《诗经·大雅·棫朴》:"左右趣之。"毛传:"趋也。"《史记·项羽本纪》:"数使使趣齐兵。"(项梁屡次派遣使者催促齐国出兵。)

    越,本义是越过。《左传宣公二年》:"惜也,越竟乃免。"

    超,本义是跳过。《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

    辵(chuò)部也可以认为足部的分支。《说文》:"辵,乍行乍止也;从彳(chì)从止。"其实"辵"和"行"同义(依王筠说)。《说文》说"彳,小步也。"其实彳是"行"字的左半,止就是脚。辵部偏旁,后代都写作" "。凡从辵的字都和行走的意义有关。少数是名词,如迹(跡)、道(道路)等;绝大多数都是动词,如巡、过、进、退(《说文》彳部 字的古文)、逝、逾、迎、遇、逃、追等。这一部的字很多,下面提出一些常用字来讨论:

    迈,本义是行。《诗经·王风·黍离》:"行迈靡靡。"

    徒,本义是步行(徒步);从辵,土声,本该写成 。后代的人把辵的上半写在左边,辵的下半写在土字下面。(从字从辵,从从,徙字从辵,止声,也是同样的情形。)现在徒字在一般字典中改入彳部。

    遵,本义是顺着走。《诗经·豳风·七月》:"遵彼微行。"

    适,本义是往。《庄子·逍遥游》:"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造,本义是至(从朱骏声说)。《仪礼·士丧礼》:"造於西阶下。"造诣、深造都是这个意义。

    逆,本义是迎。《左传成公十四年》:"宣伯如齐逆女。"

    通,本义是通过(穷的反面,穷是走不通)。《周易·系辞》:"往来不穷谓之通。"

    违,本义是离去。《诗经·小雅·节南山》:"恶怒是违。"

    迷,本义是迷了路。《楚辞·离骚》:"及行迷之未远。"

    关於远近的意义,如远、辽、遥、遐(遥、遐是《说文》新附字)、近、迩、迫(近也)等,因为最初是就行路说的,所及从辵。关於迟速的意义,如迟、迅、速等,最初也是就行路说的。如果从古文字说,辵是由 变来的( 是 的左半),则远近似乎是就路途说的。

    彳部也可以认为足部的分支。《说文》:"彳,小步也。"彳部的字,择要讨论如下:

    径,本义是小路。《论语·雍也》:"行不由径。"

    复,本义是往而复来。《周易·泰卦》:"无往不复。"

    往,来的反面。

    循,本义是顺着走,与遵同义。《左传僖公四年》:"循海而归。"《左传昭公七年》:"循墙而走。"《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循山而南。"

    徐,本义是慢走,《战国策·赵策》:"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引申为慢。

    待,本义是等待。

    徧(遍),本义是周匝,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