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孩子寄予期望,是一种信任,有利于孩子增强自信心、进取心,是进步的动力。同时,如果孩子也对父母爱戴,愿意以实际行动取悦于父母,让父母满意,这就会促使孩子自觉地经常地将自己的实际表现同父母的期望找差距,并努力达到平衡。

    父母对孩子抱有期望,就不会放纵孩子或袖手旁观,就会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及时督促,具体帮助,加强指导,不断激发孩子的上进心。父母的期望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促使孩子努力向上的精神环境,是潜在的动力。而对孩子不抱有任何期望,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客观上对孩子起着压抑的作用,这是不可取的。

    但是,期望过高,脱离孩子的实际,不仅不会起到积极作用,反而起消极作用。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对800名上海市区孩子的父母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95%的被调查者希望自己的孩子受教育的程度要达到甚至超过大学毕业,对子女就业期望率最高的几种职业依次是:医生、工程师、大学教师、科技人员、演员、运动员、作家、翻译。

    在孩子的世界里,沉重的学业压力、日益复杂的学习环境、逐渐增加的家庭问题和多变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使孩子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有个居委会对500户家庭的调查表明:85%的家庭对孩子的要求是学习好,将来比自己有出息;在被调查的中小学生中,一半以上的孩子认为父母总是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近40%的学生诉说自己处在一种“一直不断努力,但却总是达不到目标”的状态,为此,他们心中产生强烈的内疚感和焦虑感。

    近一半的孩子“常常感到对不起父母”,并“一想到考不上重点中学,心里就害怕”。有的孩子甚至出现做噩梦、难以集中注意力等病理反应,还有21%的孩子称“我感到活得累”。

    许多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希望在孩子的身上实现自己当年的理想与宏愿,然而,当过高的期望与孩子的实际状况产生矛盾时,孩子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

    施晓慧是个14岁的小姑娘,对于父母对她的期待,她在日记里写道:

    我的父母对我的期望很高,这使我很苦恼。

    小时候,妈妈把我送进了重点小学,凭借一点儿聪明才智,我每次考试都能高居榜首。后来我考上了师大二附中的尖子班,在这个高手云集的地方,我的心理压力逐渐大了起来,考试成绩不像小学时那么如意了,我开始尝试到失败的痛苦。这时候,我是多么希望得到父母的鼓励呀!一次考试后,我神情沮丧地回到了家。

    一到家,妈妈洋溢着满脸的希望,焦虑地追问起来:“考得怎么样呀?”我深知妈妈希望得到的是我充满自豪的回答,但我今天却给予不了。我心中深深地自责起来,我告诉了妈妈考得不好。妈妈原来阳光灿烂的脸一下子堆满了乌云,只低低地应了一声:“考得不好,下次再努力吧。”接着便回厨房去了。

    我忽然感到很委屈,也很难过。妈妈嘴上虽然没有责怪我,但我知道她心里对我是极不满意的。我便发誓,下次一定要考好,这样才能对得起妈妈。

    很快又一次考试来到了,对我来说,就好像世界末日降临一般。

    妈妈不断地对我说:“你要考不好,同学就会看不起你,老师也会看不起你,你周围的一切人都会看不起你。”就这样,我的压力更大了,对考试产生了恐惧感。眼中看到的只是考分,我的一切都是为了考分,我好像只是为了考分而活着。

    然而,我考试的成绩却一再地不理想,我逐渐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心,开始怀疑,妈妈爱的是我还是我的考分、我的荣誉?我希望妈妈能设身处地地为我想想,别老盯着“分”。

    作为父母希望孩子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