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用电脑打到大屏幕上的讲课提纲,要记;写在黑板上的主要论点,要记;在课堂上谈笑风生地讲授的主要案例和推理过程,也要记;如果你是带着问题去听课的,教授对你所疑惑的问题的解释,就更要记。
女儿做过统计,不少课程在考试前,只看课堂笔记不看教科书,她能够答对80%左右的考题。这就足以说明,做笔记的益处和重要xìng。可惜的是,有很多学生根本不会做笔记。或者说,他们做的笔记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他们没有听懂教授的讲课内容,抓不住要点,所以不知道什么该记,什么可以忽略不记;二是由于他们还没有摸索出一套适合教授讲课速度的做笔记的技巧。
女儿认为,课前预习是解决“听不懂课问题”的关键,而创造一些缩略语和代号,是使自己的笔记跟上教授的讲课速度的有效方法。我看过女儿不少课程的笔记,发现她大量地使用了大家公认的符号、代号、固定简写词组和缩略语。她还自行创造了许多速记号码。但是,她的笔记并不乱,很容易看懂。她还经常用整页或半页的篇幅把教授在课堂上画的图表,以及对图表的解释,按照1,2,3,……顺序地记录下来。她说,这些图表在复习时,能够帮助她回忆和理解教授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过程。
她还告诉我,学习好的同学笔记做得都很好。有几次她因公事缺课,又没有时间看书,就是靠借同学的笔记补上了课。说来令人难以置信,有的同学不去上课,就靠借好学生的笔记也能完成作业,考出不错的成绩。依据我在国外读书和教书的经验来分析,这是因为教授留作业,出考题,多是基于自己的讲课内容,而不是基于教科书。教科书的内容包罗万象,而教授的讲义只涵盖要点。因此,如果能够把教授讲的要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录下来,以此为复习提纲,当然就能比较容易地考出好成绩。
当然,听课的学问,除了要会做高质量的课堂笔记之外,还要精神集中。在几百人的大教室里上课,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干扰,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女儿使用的防干扰法是不论上什么课,都要争取坐在第一排的位子上。
我们做教授的都知道,坐在前排的,大多数都是好学生和想学得好的学生;坐在中间的,大多是学习一般的学生;坐在后排的,大多是学习不怎么样,听课也不认真,想随时溜出教室的学生。而学生也知道,教授们的课堂提问,经常会叫到坐在前排的同学,有时会叫到坐在中间的同学,但很少会叫到坐在后排的学生。女儿当然知道这一不成文的定律。可是她不怕被教授提问,总是争取坐在第一排中间的位子上。这种选择保证了她的听课质量,使她受益匪浅。
课堂参与是听课技巧的另一个方面。如果只顾低头做笔记,不跟着教授的思路进行思考,听不懂课,也不足为奇。名教授讲课都是一边讲,一边提问,以此来观察学生是否理解了自己所讲的内容。这时,所有的好学生都会争先恐后举手发言。用女儿的话说,谁能获得发言的机会是谁的福分。因为,教授通常是针对那些特别重要的、需要掌握的理论进行提问。如果能够把自己的理解或疑问在课堂上讲出来,获得教授的当堂指导会帮助自己记牢这些知识,省掉了以后的复习时间。
还有,国外大学的评分标准中,几乎每门课程的课堂参与分数都会占到总分的15%左右。有的专题讲座课程,课堂参与分数会高达30%。如果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就会使教授最先记住你的名字,课堂参与的分数就会随之提高。在所有课程中,女儿的课堂参与分数通常都是得满分的。但是,自从她在大学期间兼任PMF投资组合项目的基金经理以后,由于有许多会议与上课时间冲突,她不得不缺课。一般说来,考勤会占一门课程5%的分数。每次上课教授都会点名。任何人,不论任何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