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修课来上。就是必修课,不同的老师讲的质量也不一样。老生们对教授的评价,对她以后选课有很大的帮助。

    那天,大家在船上用了午餐和晚餐,又一直跳舞跳到深夜才下船回宾馆睡觉。第三天,他们从宾馆退出,各回各家。第四天,学校正式开学上课,大家回到学校,开始了崭新的大学生活。

    后来,女儿才知道,这次活动是学生会在学校的支持下组织的。高年级的学生是自愿参加来帮助新生的。其实他们每个人jiāo的60加元,根本不够该项目的开支。但是学生会从校方和其他机构得到了赞助,才使得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为新生组织这类的开学庆典是商学院的传统。每年学生会都会搞类似的活动,目的是让新生之间,新老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认识;同时也使同学们还没有开学就能认识到商学院需要的不是书呆子,而是jiāo际能手。通过组织这样的活动,学院向学生传送的是这样一个信息:要想学商科,就一定要具有很强的与人jiāo往能力。因此,学院从学生一入学,就给他们创造进行相互jiāo往的机会。这种安排,国内的商学院考虑过吗?

    从中学向大学过渡的学问

    很多人都知道,国外大学与国内大学的区别之一是,国内的大学进来难,出去容易;而国外的大学进来容易,出去难。这就是说,国内考大学,虽然很难,但是进入大学之后,学生一般不会被学校赶出去,获得学位也比较容易。与其相反,由于西方国家教育资源丰富,孩子们上大学的比例远远高于经济不发达的贫穷国家,所以考进大学相对容易,但是学生要想学一个理想的专业,获得学位,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国外大学的淘汰率很高,越好的大学,越热门的专业,淘汰率就越高。有些著名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淘汰率曾经高达50%以上。电子工程和工商管理等热门专业的淘汰率,有时竟然高达70%—80%。一般情况下,大学是把分数不好的学生从好的专业淘汰到次的专业;再把分数不够升入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赶出校门,淘汰到社区学院去。学生要避免遭受到这种无情的淘汰,大学一年级的学习成绩就一定要维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而要做到这一点,从中学向大学的成功过渡就成为关键的问题。

    大学和中学最大的区别就是,中学课程讲得慢而详细,大学课程讲得快而笼统。这就要求大学生既要会自学,又要会听课,抓住教授讲课的重点。好的中学,在高二和高三时老师就会注意培养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所需要的学习能力,为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打下基础。女儿后来曾经回忆说,他们在UBC大学附中上高三时,有不少同学埋怨老师讲得太快,考题出得太难,尤其是物理和微积分课程,有不少同学跟不上老师讲的进度。可是,当时老师们就强调,这是为学生们将来上大学打基础。其实,他们讲课的速度已经比大学教授慢了许多。如果这种进度还跟不上,到了大学就会被刷下来。我记得学校在开家长会时,也强调过,高三的学生要知道自己的智商能够学好哪些课程。对于那些学不好的课程,老师们建议家长给孩子请家教再试一试;如果请了家教还是没有长进,干脆就退出,换别的课程来学,因为这可能说明这个孩子的特点根本就不适合学这门课程。因此,上大学时也就不应该选择这方面的专业。这可能就叫做量体裁衣吧?

    进入大学之后,女儿感到中学老师讲的这些话确实没有错。与大学教授讲课的方式比较起来,中学老师可算是手把手地教了,而且,讲课的速度也有着天壤之别。许多大学教授一节课可以讲五六十页教科书。有的教授讲得更快,一节课讲两大章,百八十页书。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预习,在课上就会像听天书一样,不知所云。

    中学和大学比较起来,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那就是,中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