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个母亲节礼物,是女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制作的一个泥花盆。她把花盆的外部用特制的rǔ胶贴上了白底带有蓝色花朵图案的彩纸,外面再涂上一层防腐油漆,花盆摸上去很光滑,看上去很像陶瓷材料制成的。我把一棵万年青小树种到了里面。现在小树已经长到一尺多高了,花盆的图案依然没有因为我给小树浇水施肥而褪色。

    在上面提到的所有节日中,每年的10月31日万圣节大概是唯一真正属于孩子们的节日。万圣节也叫“鬼节”,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传说天主教教徒们在10月31日可以看见万圣。欢度万圣节的习俗在19世纪40年代由爱尔兰移民带到北美。

    在加拿大,每年万圣节到来前夕,各个商店都会摆出大包大包的各种糖果。商店的外面还会堆满像小山丘一样高的橘红色大南瓜。人们把糖果买回家准备送给孩子们,把比狮子头还大的南瓜买回家,从底下把南瓜掏空后,刻成鬼脸,再在里面装上各种颜色的彩灯,准备在万圣节的当晚点起来。

    儿童商场也会在节前摆出各种魔鬼图案的化装衣服、帽子和脸谱。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们还会自行设计魔鬼套装。同学之间还经常使用化装专用油墨,往对方的脸上和手上画自行设计的魔鬼造型。学校和社区通常组织万圣节化装舞会。参加化装舞会的人都必须自戴面具。在晚会上,大家还会比谁的服装最新颖。那些看上去最恐怖的服装,通常被认为是最有创意的。

    万圣节的当晚各家各户都会点起摆放在门前、院子里或房顶上的南瓜灯。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穿着各种化装服饰的孩子们,背着一个大口袋挨家挨户去表演用魔术换糖果的节目。

    在西方国家,任何人不经允许,都不能随便进入他人的院落和住宅。只有在万圣节这一天,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会敞开大门,欢迎陌生人,特别是孩子们的来访。按照传统,只要孩子们看到住户点着灯,就可以上前敲门。当主人开门后,孩子们只要说一声“魔术换糖果”,给主人表演一个小魔术,或做出一个滑稽动作,就会获得主人给的各种糖果。

    女儿并不是一个特别爱吃糖果的孩子。但是万圣节同样使她激动,因为她喜欢设计万圣节的服装。她小时候还没有《哈利·波特》的书和电影。可是她设计的尖顶帽子,居然与《哈利·波特》电影里出现的魔法帽子差不多。她还把一块白布的一端剪了两个窟窿当眼睛,又草草地裁剪出两个袖子,我也没看出她是怎样把它缝合起来的。然而,当女儿把这块白布从头到脚围在身上的时候,在微弱的灯光下走动起来,还真有些飘逸的魔鬼从天而降的效果。

    女儿到加拿大过第一个万圣节,是在前面提到的、喜爱蒙古鼠的好朋友艾达的带领下度过的。开始女儿还有一些犹豫,不知道我是否会同意她去。因为她知道,我给她立下的规矩是天黑后不许独自出门。当时艾达到我家找她时已经是路灯高照。不过考虑到万圣节满街都会是孩子,安全不会有问题;又想让女儿通过敲陌生人家的门表演“用魔术换糖果”的节目来练习胆量,我没等女儿开口,就主动给她找了一个大袋子,让她和艾达一起出去了。

    艾达很聪明,她选择的要糖路线是UBC大学里豪宅集中的街区。她对女儿讲,这个社区虽然房子与房子的间隔比较大,要多走一些路,但是安全系数高,而且可以要到高质量的糖果。每到一户,主人都会抓一大把糖果给她,而且里面还有好多是好吃的巧克力。因此她今年要带女儿去那些地方。

    果然,她们从我家出去还不到半个小时,就满载而归了。每个人带去的大口袋都被各种糖果装得满满的。我打开女儿的口袋一看,里面果真有不少高级巧克力,还有苹果和铁桶饮料。有一位老年人还送了女儿一本童话故事书。

    女儿告诉我,艾达要的糖果先存在我家。接着女儿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