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化痰功效。

    中国古代茶名称很多,最初称"荼",还有其他别名,直到唐代才称"茶".宋代人好斗茶,以"茶色贵白"(宋蔡襄《茶录》)。宋沈括《梦溪笔谈》,"今茶之美者……,则新芽一发便长寸余,惟芽长者为上品。"南宋王观国《学林》,"茶之佳品色白,若碧绿色者乃常品也。"宋代庄秀裕《鸡肋编》,"茶树高丈余者极难得,其大树二月初,因雷迸出白芽,肥大长半寸许,"迸雷时值惊蛰,指明白茶为早芽种。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对白茶有更详细的描述,认为"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出生。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于是白茶遂为第一。"并指出"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如加工得法,则"表里昭澈,如玉之在璞,他无与lún比。"宋之安《东溪试茶录》将茶树分成七个群体,一曰白叶茶……地不以山川远近,发不以社之先后,芽叶色白如纸,民间以为茶瑞……。这种真正意义上的白茶与目前茶学界对茶叶分类中的那种不炒不揉,通过晾干方法制成的"白茶"不同。白叶茶为何会失植近千年有待进一步考证。

    【品茶说】

    宋代徽宗皇帝赵佶著有一本茶书叫《大观茶论》,书中"白茶"一节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闸,其叶莹薄……运度得宜,则表里昭砌,如玉在璞,他无与lún也……"

    白茶,是一种低温情况下产生叶绿素缺失的一种遗传变异体,是茶树中的特异xìng品种。我国各地一些地方均有发现,如浙江安吉白茶。由于这种茶树代谢机能的特异xìng,低温时抑制了叶绿素的合成,但显著的提高了游离氨基酸的生成量,因此,早春白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一般均在6%以上,高者甚至达9%。这时其他一般绿茶品的含量只有2%-4%。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由20多种氨基酸所组成,其中茶氨基酸要占氨基酸总量的50%-60%。这种茶氨基酸是茶的特征xìng成分,到目前为止,除一种中有少量发现外,其余动植物中均未发现。

    最近《美国科学院学报》报道,美国科学家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布科夫斯基博士发现,喝茶能使人体血液免疫细胞的干扰素分泌量增加5倍。干扰素是人体抵御感染的"化学防线"。原因是茶叶中有一种叫做"茶氨酸"的物质,这种茶氨酸在人体肝脏内分解为乙胺,而乙胺又能调动为"伽马-德耳塔T形细胞"的人体血液免疫细胞促进干扰素的分泌,从而能更大的提高抵御外界侵害的能力。

    据此研究成果认为:喝茶就能使血液免疫细胞干扰素分泌量提高5倍。已经知道,安吉白茶的茶氨酸含量要比一般茶叶高1-2倍,因而多喝安吉白茶对抵御病dú侵害很有好处。

    饮用白茶,不宜太浓,一般150毫升的杯子,只要5克的茶叶就足够了,水温要求在95℃以上,等冲泡时间约5分钟,经过滤后将茶汤倒到茶盅上,即可饮用。第二冲泡只要3分钟即可。也就是要做到随饮随泡,一般情况一杯白茶可冲泡4-5次。

    白茶xìng寒凉,对于胃"热"者可在空腹时适量饮用;胃中xìng者,随时饮用都无妨,而"寒"xìng者则要在饭后饮用。但白茶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刺激胃壁的。

    饮用白茶的用具并无太大的讲究,可用茶杯、茶盅、茶壶等。如果要用"功夫茶"的饮用工具和办法,效果当然更好。饮用白茶用量一般的人每天只要5克就足够,老年人更不宜太多,其他茶也是如此,饮多了就成了"物极必反",反而得不到保健的作用。这里还要提醒肾虚、体弱者,心动过快的心脏病人、严重高血压者、严重便秘者、严重神经衰弱者、缺铁xìng贫血者都不宜喝浓茶,也不宜空腹喝茶,否则可能引起"茶醉"形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