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说怪.大概不怪。莫非皇位由他继承?不对呀,还有太子呢!噢,一定是太子年幼,皇上不放心……。

    各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

    天近二更,乌云遮月。秋风乍起,细雨飘零。未央宫总管太监轻轻走近病榻:“万岁,襄理王爷告进,言说边关急报,番兵入侵,事态万分火急,yù请圣上旨意……。”这个总管太监叫韩明,为人很机警,也很效忠皇帝。他见皇帝不语,又轻轻说道:“万岁,奴才见王爷神色不太好,还是请他明日再来吧?”

    “传他进来。”赵匡胤目光暗淡。

    “遵旨。”韩明不敢违背圣意,忙将赵光义让进屋中。人家一帝一王、一兄一弟谈论国家大事,当太监的自然不敢旁听。他只好站在窗外,随时等候呼唤。屋中的烛光很亮,把赵光义的人影映在窗户纸上。突然,只见人影矮了下去,烛光只映出一只胳膊和一只手。那只手中好像攫着一把不太大的斧头。斧头渐渐落了下去,屋中轻轻叫了一声。紧接着,又传出赵光义的惊呼:“万岁驾崩了!”

    总管太监韩明吓得目瞪口呆!

    这段故事,历史上称作“烛光斧影,千古之谜!”

    赵匡胤是病死的,还是意外身亡?事隔一千多年,连历史学家都讲不清楚,评书说部也就不必追究了。

    次日早朝,赵光义宣布:大行皇帝已于昨夜三更殡天。

    大丞相王苞王延龄开读遗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以来,国赖长君。朕察襄理王赵光义,英明智勇,仁义双兼,足可堪当国君大位。特此着其入统,延续宋宅。钦此!”遗诏下也盖有玉玺,还有龙飞凤舞的皇帝签名。

    大臣们面面相觑,虽有惊疑,谁敢不信?忽持拉跪倒一大片,山呼万岁,朝贺新君!

    赵光义假装谦让了几句,便在内侍太监的搀扶下,更换皇冠龙袍,坐上绣龙墩,心满意足嘿嘿,当皇上也挺容易呀。昨天中午在未央宫还吓得直出冷汗,今天一早就成“万岁爷”了。这才叫“胜者王侯败者贼!”

    大臣们见他发愣,还以为他紧张。于是再次山呼万岁。

    “众位爱卿,快快平身。”

    “谢主隆恩。”大臣们跪得膝盖发麻。

    “来呀,传金鞭公呼延赞上殿。”

    大臣们又是百般不解。

    按照规矩:两代皇上jiāo替时,要先办喜事,后办丧事。这叫“国家不可一日无君”。新皇上登台,千头万绪,要办很多事情。第一件事情,往往都是为先帝举办葬礼。如今,皇上传呼延赞上殿,原因何在?让他cāo办丧事吗?他的资历,地位都差远了。如果说他是皇太后的干儿子,那也不行,因为还有皇太后的亲儿子、赞理王赵光美呢!怪事,只好旁观动静吧。

    呼延赞有爵位、无职位,不经传呼,很少上殿。今日上殿,威风凛凛,背后斜chā金鞭。这又是怪事,因为在金銮殿上,不准带寸铁!

    书中jiāo代:当初,赵光义巡视边关时,曾和杨继业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杨继业深感知遇之恩,一直把他看作贤王。这八、九年来,两个人的jiāo往,包括书信.礼物的传送,大多由呼廷赞承当。因为呼延赞是个“闲差”,京中没他事,他就甘愿两头跑。这位浑金朴玉的豪杰,深受其兄杨继业的影响,也把赵光义看得十分高尚。凡是赵光义的吩咐,他绝对万死不辞。

    昨晚天黑以后,赵光义把他传到王府。告诉他说:“本王要夜入皇宫,向万岁禀奏一件太事。但是,皇官戒备森严,很可能引起卸林军的误会。你陪本王同去,在紫禁门等侯。万一宫中发生战乱,你就闯进去解救本王……”

    “王爷,根据您的身分,不会有事。再者说,您何必深夜入宫……”

    “你不懂,照办就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