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我免他一死,今日看来,过于仁慈了。养狼养虎,后患无穷!”
“万岁!”柴华二目起红线,满脸铁青色,“你,你,你……”
“回驿馆去吧,休息七天,金殿听封!”
柴华回到驿馆,只觉得天昏地略,五内如焚。一面是亲情,一面是君命,难,难,难!
旗牌来见:“禀侯爷,襄理王告进。”
“请。”柴华不敢拒见。
“王兄,您的气色不太好,莫非水土不服,要请御医吗?”赵光义满面带笑。
“多谢王爷,不必了。”
赵光义看看左右,差官们知趣地遢下。他这才又说:“王兄,听说皇上在紫云轩召见,好大的殊荣啊!”
“这……皇恩浩dàng。”
“哈哈哈,是很浩dàng。可惜风浪太猛,快要翻船了!”
“臣……臣不懂王爷的意思。”
“你懂!”赵光义压低声音:“皇上对你们叔侄的态度,本王早就摸清了。你若想扭转残局,只有一个办法……”
“王爷教我。”柴华默认了。
“神不知、鬼不觉,让云南王发来五万奇兵。本王手下有八员大将,你我里应外和,围困京师。咱们逼着皇上……”
“收回成命?”
“不,逼着皇上脱袍让位!”
“太子还小……”
“有我!”
“这是造反!”柴华浑身发抖。
“你呀,一辈子成不了大事!”赵光义想得江山快想疯了,他又摸准了柴华的老实脾气,所以才不管不顾,吐露心事。“王兄,成败在此一举,七天之后,听你回音!”说罢,转身而去。
柴华长叹:我不该来!天啊,怎么是是非非全落在我的头上。
第七天清晨,旗牌官发现侯爷死了!
御医检验,柴华吞金而亡。
赵光义害怕,唯恐死者留下片言只字。
皇帝后悔,逼得太紧了。
圣旨传到云南:摄政侯柴华水土不服,病故京师。念其生前功德,追封滇王。并令其嫡系子女及正宣王妃火速进京治丧。
赵匡胤的这道圣旨有点学问:第一,封柴华为一字王,这个“滇”字代表云南。不言而喻,柴华才是云南第一首领。无形中降低了二字王柴宗训的身份。第二,要求嫡系子女及正室王把进京治丧,意思很明显:当侄儿的就别来了。这又把柴亲训踹了一脚。
柴宗训接到圣旨大悲大恸,对赵匡胤更加痛恨。哭归哭,恨归恨,还得打点王妃及小妹柴眉春进京理丧。柴华进京时,眉春才四个多月,现在也刚刚半岁。孩子襁褓之中,随母亲同行。由于她们是“一字王”的妻女,贺皇后亲自接见。女人终究富有同情心,贺皇后一见这孤儿寡母,不由眼圈发红。心中埋怨丈夫:柴华是老实人,当初支持你称帝,治理云南又费尽心血,你何必苦苦逼他!唉,权势之争,残酷无情啊!她从王妃怀中按过眉春,孩子太小,不知悲戚,还冲皇后发笑。贺皇后更加难过了。她见眉春端庄秀丽,一派富舟相,不由暗中赞叹:真是天潢娇女,贵胄苗商,长大之后,福寿无穷。我倒要与皇帝商议,将她收为太子妃。这等大事,暂时不宜说破。
后来,贺皇后还真对皇帝说了。赵匡胤却坚决不允:江山是老柴家的,现在的儿媳fù、将来的皇后卫是老柴家的,柴华死了,现在最恨我的云南王还是老柴家的,赵家和柴家该断了,何必没事找事!
“万岁,那孩子实在可怜、可爱,我收她为义女吧。”
“不行,你的女儿就是公主了!”
“那,那就让德芳收她为义抹。”
“嘿嘿,那不是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