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突”乱跳,不由自主哭出声来。这一哭可就更坏了,引来了一群饿狼,个个瞪着直冒绿光的眼珠,围着巧妹转了几圈就开始往上扑。这时若换一般的小姑娘,早就喂狼了。但安巧妹非同一般,她有武功在身呢。她撒腿就跑,跑出半里地,爬上一颗大树。谁料树上还蹲着个小女孩。两人在树上相依相偎一直熬到天明,安巧妹领着小姑娘找到归路,一同回到静月宫。
静静道姑在宫中急得一宿未眠,清早见巧妹回到宫里,还领回一个小姑娘,才放下心来。问罢经过,静静道姑见小姑娘虽生的眉清目秀,但却蓬头垢面,衣裳褴褛,面黄肌瘦。一问才知道,小姑娘从小没见过父亲的面,一直在母亲身边长大,父亲在哪,叫什么名字,是死是活,母亲从没跟她讲过。三个月前,母亲病死,小姑娘无依无靠,只好流浪街头,行乞为生。她白天走街串巷乞讨,晚上住破庙。因见了狼群,爬上了大树,才巧逢安巧妹。
静静道姑见小姑娘怪可怜的,就问她原不愿意留下。小姑娘当然愿意。所以静静道姑门下从这天起就有了两个徒弟,一个安巧妹,另一个姑娘就是萧玉姣。
萧玉姣在静静道姑门下学艺六载,十三岁那年,萧玉姣的父亲找到静月宫要将女儿领走。六载相依,静静道姑非常喜爱萧玉姣,但人家父亲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找到失散的女儿,不能不让人家把女儿带走。临别之前,静静道姑精心缝制了两只箭囊,给萧玉姣和安巧妹每人一个。嘱咐说,月有yīn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你父寻找到你,也是天意让你认祖归宗,和你父团聚,这是好事,为师不能留你,走吧。为师至今只收下巧妹和你两个徒弟,咱们师徒情重,今日你走,巧妹迟早也会离我而去,所以我特为你姐妹做了两只箭囊,送给你二人。此后无论你们走到天涯海角,睹物见人,看到建囊就如同看到为师、看到你们姐妹对方。箭囊万万要带好,不可轻易jiāo给别人。若jiāo别人,除非,除非是你们的女婿。同年,安巧妹也带着师父做的箭囊离开静月宫,回到周家堡父母身边。一年之后发生因“党人碑”安家被害之事。您说今天安巧妹看见杨满堂身上带着当年师父亲手做的箭囊,吃惊之余,怎能不对杨满堂另眼相看?起码也得问个明白吧。
书归正传。安民不明白巧妹为什么手下留情,要先放过杨满堂。巧妹对安民说:“哥哥切莫xìng急,小妹对杨满堂有话说。杨满堂即进了咱一卷山翠霞沟内,生杀大权还不是在咱兄妹手里?”
安民一想也对:“那好吧,就依小妹你,让杨满堂多活一时。”
就这样,安家兄妹一前一后,押着满堂到了一间茅屋之内。进了屋巧妹对满堂说:“请把你背上的箭囊取下,我要看看。”
满堂这才明白,原来是箭囊救了我的命,如此看来,萧玉姣没有骗我,借道一事还真有门儿!忙解下箭囊递到安巧妹手中。
巧妹接过箭囊,凝神细瞧,满目遐思,把个箭囊翻来覆去,爱抚不够。看神情就知道巧妹是想起了师父静静道姑和师妹萧玉姣。看了好一会儿,安巧妹忽又转身进到里间屋,没多大工夫再从里屋出来时,手里也捧着一只箭囊,摆在桌上和杨满堂带来的一只一比,那是一模一样,别无二致。
此时此刻,安民也明白了妹妹的心思,所以他自己独坐一旁不言不语,只瞧着妹妹怎样对待杨满堂。
安巧妹对满堂客气了许多,请满堂落座,自己也坐下,问道:“杨公子,你手里怎么会有这只箭囊?”
满堂说:“当然是别人所赠。”
“她叫――?”
“她叫萧玉姣。”
果然是师妹的那只。箭囊是师父赠与,不是寻常之物,师妹为什么要送给杨满堂呢,他们俩人是。。。。。。?“请问杨公子,萧玉姣是你的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