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拿出,您瞧那几个行乞要饭的,自己肯定吃不上溜,但还把讨得的半斤八两的粮食拿来捐献,大家伙是不太容易,可老杨家率兵出站为的啥呀?还不是为了打击外寇、抵御外侮,为咱大宋子民平平安安过日子。为这杨家将几代搭进去多少条xìng命?咱捐出三五十斤的粮食,三两五两银子又算得了什么?不就是饿上一顿两顿的肚子吗?再者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大军不得出征,番兵打进中原,那时就不是饿两顿肚子的事,是要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倘真如此,即使腰缠万贯白银,家屯千担精米又有何用?少将军,为了大宋江山千古,为了黎民百姓的安宁,您也要把东西收下呀!”
又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走上前对满堂说:“少将军,老fù今年差一岁一百了,从我记事时候起,杨家将就为保大宋国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一晃我都九十九了,杨家世代相传,一如既往,还在为保大宋疆土舍命征杀,咱老百姓心里一汪清水似的,看得清楚。老杨家代代英雄好汉,让人翘大拇哥。今天杨家遇了难处,咱不帮点,心里过意不去呀!”
沈老汉回头对黑压压的人群高声说:“杨家将不收咱的捐赠行不行?”
下边异口同声地喊:“不行!”接着七嘴八舌一喊:“不收我们的东西是驳大伙的面子!”“瞧瞧今天来这么多老头老太太,大老远把东西背来,还能背回去吗?背不动了。”“少将军你要不把东西留下,我们就在这不走了,啥时答应啥时走!”
杨满堂亲眼瞧见父老乡亲对杨家如此爱戴,如此眷顾,不惜将自家隔夜之米尽数捐出,来解杨家面临的困难,不禁热泪如泉,心潮澎湃,面朝百姓,一连鞠了三个躬,转头对杨选说:“拿碗酒来!”
不一会酒拿来了,杨满堂“刷”地拔出佩剑,“噌”地一下将中指划破,霎时间,鲜血汩汩而出,满堂把血滴在碗里,一碗酒变得血红。他双手端起酒碗,高高举过头顶,“咣当”一声双膝重重地跪在地上,面对汴梁城的父老乡亲,声泪俱下:“爷爷nǎinǎi、叔叔大爷、兄弟姐妹们,父老乡亲们!大家的心意,满堂我代杨家领下了!此番情义,天高地厚。满堂今日在此对天对地、对父老爷们、对大娘大嫂兄弟姐妹们,歃血为誓:若我杨满堂一月后向各位父老相谢的话,那就是雁门复收,固若金汤。若是番兵难敌,失城难收,满堂无颜面对父老,只有战死沙场,以ròu躯相报了!”说罢将半碗血酒洒泼地下,又把碗中剩下的半碗一饮而尽!
见此情景,人群一片喊声:“一月后咱们还在此见面!”“杨家将一定能得胜而还!”“杨家将从无败仗!”“杨家将一定会把番兵打个落花流水!”“雁门关永是大宋的国门!”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一阵强过一阵,如阵阵春雷响彻云霄!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群臣及百姓的捐献,使讨敌大军军需备齐。满堂率五千骠骑兵,并带呼延启鹏、高禛、孟威、焦猛四位副将先行出发。随后是押粮官杨选、副将丰子雷带两千人马押运大队粮台,浩浩dàngdàng,奔赴边关。
杨满堂率队从东京出发,一路奔大名府,过邢州城,经太原再往北进就是雁门关。一行人快马加鞭,昼夜兼程,风餐露宿,山水无阻。
单说这一天,先锋官杨满堂等五员虎将率的五千骠骑来至一座山寨门前。此寨名曰“双峰寨”。寨主名叫林灵噩,人称“金门羽客”。
金门羽客林灵噩大开寨门将杨满堂迎入山寨聚义厅,对满堂唱喏而道:“闻知杨将军统领先锋人马,去往雁门退敌夺城,贫道不胜感佩。先锋使取道山门,从贫道的双峰寨经过,更是小寨的荣耀,贫道得以拜见先锋使荣幸之至。”林灵噩指着身旁的两人介绍道:“杨将军,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小寨的二寨主石詈,这位是三寨主巫铿,今日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