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传播渠道上主要划分为大众传播渠道(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组织传播渠道(单位传达);人际传播渠道(电话、手机、短信、微博等);网络渠道及其他渠道(非言语传播等)。
(4)在传播事件时,事件通过各种媒介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而传播的跨度以及传播的强度影响着媒介传播的效率,从而影响接收信息的人群数量。在事件的传播中,最高明做法是吸引媒体的关注,制造新闻点,让媒体主动报告。
美国有一家叫ProShade的公司想炒作一下自己的知名度,但碍于资金有限。于是,他们就策划了一个事件:向国家公园服务处提出了极具诱惑力的提议,就是他们提供400万美金给位于美国南达科他州西部的雕有华盛顿、杰弗逊、林肯和罗斯福四位美国总统头像的拉什莫尔山。同时换取在每个总统的头上印上自己的Logo的权利。对于这一举动的目的,该公司解释说:“国家公园服务处需要更多的支持保护拉什莫尔山。但是国家预算却缺少资金保护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物。如果接受了我们的建议,我们会非常高兴为保护文物作出努力。”
当然,国家公园服务处没有接受他们的建议,但企业方却并不失望,因为他们原本就没有指望国家公园服务处会同意,而且他们也不会拿出400万美金给国家公园服务处。国家公园服务处虽然拒绝了他们,但是所有较大的杂志社都知道了ProShade公司的行为,ProShade公司成为街头巷尾谈论的热点。一些媒体说道:“这是一个明显的营销炒作事件,我肯定不会接受这样的行动,但是我要报道它。”
阶段六:风险控制与危机管理
事件风险和危机总是不露声色,却随时可能出现,危机就等于“危险+机会”。国内一些著名企业,如三株、南京冠生园等,正是由于没有有效控制风险、妥善解决突然发生的危机而一蹶不振。但同时,也有不少企业通过有效的危机管理,使企业转危为安。因此企业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来处理风险和安全等事宜。
建立事件营销管理体系——临急抱佛脚,佛把你…
1.政策法规的风险
事件营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就必须要考虑到法律法规、社会主导舆论与价值观等因素。任何事件营销的策划与创意,都必须合情、合理、合法,以遵纪守法为基础。否则,就会有遭受舆论攻击,甚至受到行政处罚与法律制裁的风险,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还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让品牌受损。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使事件营销的策划与执行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
2.社会舆论风险
社会舆论风险是指事件在投放到社会中,在达到提升企业知名度的同时,如果被社会公众了解到事件的管理内容,很可能会造成公众的抵触情绪,从而伤害企业的利益。
例如用明星代言进行市场推广已经成为一种普遍xìng的市场营销方式,但对于企业而言,启用明星代言其收益与风险是并存的。如果明星影响力不断提升则可能使品牌随之受益;反之,如果由于明星个人的道德缺失、行为不端导致其形象受损,则可能给企业品牌带来负面的影响。如阿迪达斯的奥运恐怖广告、阿迪达斯广告违反《中国国旗法》等,广告引起的舆论风波正在成为企业危机的一种重要来源,这必须引起企业高度重视。
3.投入产出的风险
投入产出的风险是指在前期准备和效果预测都已经完成的前提下,进行事件营销也不能保证一定可以获得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事件营销过程中的许多不确定xìng因素的干扰,以及对于方案执行的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
4.企业内部的风险
企业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