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一个时代。按照当时的势头,左宗棠如果继续依靠曾国藩这座大山,那么朝堂之上就会出现“将相和”的局面,慈禧就会想方设法地给他们制造矛盾,找各种理由处罚他们。但是如果看到左宗棠和曾国藩闹个不停,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领导者还有一个惯用的手法就是削山头、搞平衡。如果一方强势且脱离自己控制范围之外了,那么就可以再培养一个实力和他相当的人来互相牵制。本着这一原则,慈禧理所当然地要出手扶助左宗棠了。于是在曾国藩官运亨通的时候,左宗棠也跟着一路走高,只要曾国藩加官,左宗棠就有晋爵的机会。当然,要想成为统治者眼中的红人,是需要一定本事的,自身素质不够硬,就算左宗棠再痛恨曾国藩,慈禧也是不会将他拉出来好生培养的。
在官场摸爬滚打了十来年,左宗棠也深深知道,朝廷对于曾国藩的使用,是有很大疑虑的,自己和曾国藩站在一边,虽然可以从一定意义上巩固自己的地位,得到曾国藩的支持,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样做最有可能将两人一起送上断头台。为了明哲保身,他和朝中最具有实力的大臣断绝了关系,削弱了自己的官场势力网,摒除了慈禧的猜疑,做到了保本不赔。随后,慈禧为了打压曾国藩的势头,还一心提拔左宗棠,这就等于是左宗棠自己大赚了一笔。在整个事件当中,左宗棠的选择,其实是“一石三鸟”的,每个人都从中得到了好处,大家相安无事,其乐融融。
1. 保全了自己和曾国藩的xìng命。曾左失和,虽然从形式上削弱了双方的势力,但却打消了慈禧太后的顾忌,解除了自己对于朝廷的威胁,最终两人都能够功成身退。
2. 保证了慈禧太后的强权。完成不世之功后,曾国藩功高震主,左宗棠其实也是不遑多让,汉人势力在这一段时间里空前膨胀,而与之相对的是,满洲贵族日益衰落且苟延残喘。因此慈禧太后觉察出自己手中权力的流失,面对这些新兴崛起的汉人势力,她感到了非常大的压力。然而,左宗棠这一招“不与人合”却成功地打击了慈禧太后最为担忧的曾国藩,从形式上保证了慈禧太后的独裁并得到了她的赏识。
3. 凸显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在最关键的时刻,左宗棠敢于和曾国藩唱对台戏,这在讨好慈禧太后的同时,也大大地提升了自己在她心目中的地位。在曾国藩最为得意的时刻,能站出来说“不”的,也就只有左宗棠了。而这给慈禧太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开始注意这个楚地才子的一举一动,继而不断地提拔他,刻意将左宗棠的势力放到了与曾国藩一样的水平线上,也可以说这是慈禧太后为了牵制曾国藩而所做的必然选择。
可以说,左宗棠用两个人的“失败”,换取了三方面的胜利,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利大于弊的,大家各取所需,完美地达成了一个共赢的局面。
☆、上谋伐心,不战而胜
身在官场,就会时刻面对一些同僚倾轧,这在历史上并不少见,而只有想方设法把站在自己头上的人扳倒,自己才能成功上位。在官场博弈中,最为致命的便是攻心战。简单来说,打心理战成本低、效果好,并且还不伤面子,所以在文人中十分流行。
究其一生,左宗棠在朝中结下的对头还真是不少,大到曾国藩、李鸿章,小到宫中不入流的太监,他都为图口舌之快,得罪了一通。也有很多人想要整倒他,但是一方面,慈禧太后说过“三十年不准参左”,另一方面,左宗棠自己也是善于和人打心理战的。他打心理战时总是喜欢揭人短,这样就会让那些跃跃yù试的人羞愧难当,直到黯然退场了。
左宗棠脾气火bào,个xìng憨直且容易较真。巡查广东的时候,左宗棠还弹劾了时任广东巡抚的郭嵩焘。说起来,郭嵩焘原本是左宗棠的救命恩人,两家还有姻亲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