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赞许有声。但是,经过了短暂的寂静之后,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便纷纷出现了。

    截然相反的看法是兵可偃,战可止。人的本xìng是渴求摆脱战乱,频繁攻伐乃天下之巨害。

    一位举止稳重的中年门客说道:"古人有言,兵者不祥之器,兵事者危物也。又云:止戈为武。兵事既起,农夫离其业,商贾离其肆宅,大夫离其官府,百业凋零,生民涂炭,给天下人带来无穷祸患。况且,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岂可不顾民意,妄谈攻伐?"

    又有一位门客接上来说:"治天下贵在施仁政。仁者爱人。好仁,天下无敌,焉用战?城郭不坚,兵甲不多,并非国家之灾,国之大灾莫过于上无礼,下无学。战事既起,杀人盈野,杀人盈城,是莫大的罪过。主张兵不可偃是乐于杀人,而乐于杀人之人是不能得志于天下的!"

    这种截然对立的见解一经发表,又得到一些门客的支持,发言者相继,有的甚至指出,淳于越的文章其主旨和立意便是错误的,也不能自圆其说,建议不应在未来的成书时收录,以免贻害天下。

    对此,淳于越尽最大努力进行了争辩,但因反对者甚众,一时难以把众人说服。

    这时,一位青年人拨开人群,走上前来,他向主持者深施一礼道:"可以让我说几句吗?"

    主持者一愣,那目光分明在问:你是何人?怎么没有见过你?

    这青年人是李斯,他是随着门客的人流来到汇文院的。他已在后面认真听到了这场争论,感到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此外,他已看到吕相国就坐在前面,门客们又来了这么多,以为正是表现自己的良机,便鼓足勇气走上前来。

    吕不韦看到李斯,沉默有顷,然后冲着主持者微微地点了点头。

    李斯顿时精神大振。他镇定自若地扫视了一下四周,从容道:"我以为,兵事是否可偃不能一概而论。如认为凡是兵事便为不祥之物,主张禁止,就好比因为有人噎死就禁止天下人进食;有人从船上掉下水就禁止人乘船,同样是荒谬而不可取的。兵如水火,善用之可造福天下,不能用则为祸天下。又如yào饵,得良yào活人,得恶yào杀人。兵事有义与不义,义兵禁暴除害,强国安民,循礼行义,乃天下良yào,岂但不可偃,而应为之叫好!而不义之兵,则不论是攻伐还是救守,皆不可取!"

    李斯讲到这里,情绪很激动,使他的这番话产生了较大的震憾力,门客们屏息静听,将惊异的目光一齐投向这位陌生的青年。

    李斯继续说道:"诚然,兵事既起,无疑要造成死伤和破坏,但攻无道、伐不义,乃天下正道。当今列国,秦国最强,理应大兴义战,使天下归为一统。主张偃兵止攻,实则是违民意、逆潮流,不顾秦国之大利,天下之大利!……"

    又是一阵赞扬之声。淳于越如得力助,向他报以深深的感激。李斯自觉征服了众多宾客,更是不胜得意。

    在李斯侃侃而谈的过程中,吕不韦始终认真地倾听着。他用商人的眼光审视着李斯,直到今天,在经过几番近乎刁难对待之后,他才真正认识了李斯。此人才能不凡,"奇货可居",秦有李斯,乃秦之大幸。

    当即,吕不韦令淳于越将李斯这番见解补入他的文章之中,并赐李斯千金。因为他有言在先:若能著美文、陈卓见者重赏千金。

    自不待言,这次集会之后,李斯被接纳为门客。门客称舍人,人们称李斯为李舍人。

    李舍人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在吕相国门下站住了脚跟。他为自己的成功感到兴奋,但他始终不理解:为什么吕相国对他如此严苛,直到现在才允许他跻身舍人之群?

    第二天,当吕不韦召他前去时,李斯才明白了吕不韦的用心。

    吕不韦是破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